山东省曲阜市4月的平均最低气温9.9℃,最高气温21.2℃。2020年4月7日,最低气温9.1℃,最高气温23℃且从14时持续至17时,西南风1—2级。4月8日和9日为东南风/东风3—4级。受锋面过境影响,4月10日的最低气温5℃,最高气温7.5℃,北风3—4级,小雨。下图为山东省4月7日的主导风向示意图。
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南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西的北部湾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要出海口,由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整合而成。2009年完成整合后,钦州港主营集装箱业务,防城港聚焦大宗散货运输,北海港打造邮轮母港,港口岸线的规划长度减少约48km。2023年,北部湾港成为国家级的冷链物流基地(冷链是指从商品生产、贮运至零售等所有环节均保持指定低温要求的物流方式)。下图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北部湾港示意图。
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在南极洲冰盖边缘地区,冰面湖面积和数量变化较大。在巨厚且坚硬的冰盖底部,受冰盖压力、地热和火山等影响,部分冰融化成水,这些水在冰层和基岩之间低洼处形成冰下湖。下图为冰湖示意图。
科考队员考察黄河的晋陕峡谷(图中虚线部分)时发现,晋陕峡谷以北甲处地层的河流沉积物来自附近的吕梁山,地质时期峡谷南北两侧的水系尚未贯通。距今800万年前,东亚夏季风开始显著增强:此时,阴山、吕梁山也快速隆升,断层发育,形成大量碎屑物质。距今130万年前,晋陕峡谷中部的分水岭在内外力作用下贯通,促进现代黄河水系基本形成(左图)。右图为晋陕峡谷以北甲处地层剖面及实地考察的地层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年降水量330毫米,集中于夏秋季节。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梁茆坡地侵蚀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年来,当地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和淤地坝等工程。
材料二图1为会宁市黄土沟壑区局部地貌景观图,图2为该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示意图。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使澳大利亚大气活动中心的势力、位置、性质发生季节变化。下图为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惊蛰 | B.小暑 | C.寒露 | D.立冬 |
A.冷锋,顺时针 | B.冷锋,逆时针 | C.暖锋,顺时针 | D.暖锋,逆时针 |
A.甲地气压值可能为1036hPa | B.图示季节乙地气候干燥少雨 |
C.图示时刻,丙地天气晴朗干燥 | D.图示时刻丁地逐渐形成飓风 |
青海省夏吾曲河小流域平均海拔3590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每年5~10月温暖多雨,11月至次年4月寒冷干燥、多大风天气。矮蒿草是该流域高寒草甸主要类型之一,也是优良的天然放牧场地。研究发现,该流域中矮蒿草除在河漫滩湿地无分布外,其他生境均有分布。正常放牧情况下矮蒿草在滩地所在生境下为优势种,在不放牧的情况下与群落中的高大禾本科植物竞争时处于劣势。下图为夏吾曲河流域地形及生境描述图。完成下面小题。
A.土壤水分条件差 | B.土壤肥力较高 | C.面积变化小 | D.生物总量少 |
A.叶片面积大 | B.叶片厚度小 | C.植物株体高 | D.植物根系长 |
A.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增多,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增多 |
B.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增多,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减少 |
C.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减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增多 |
D.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减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减少 |
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的无定河流域某段(图)地处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过渡带,河流两岸均有沙漠分布,风水交互作用对沙漠、河流特征的影响季节差异显著。完成下面小题。
A.厚度大,粒径细 | B.厚度大,粒径粗 | C.厚度小,粒径细 | D.厚度小,粒径粗 |
A.12—2月河道弯曲程度大,风力堆积 | B.6—9月河道弯曲程度变小,流水堆积 |
C.12—2月河道弯曲程度小,风力侵蚀 | D.6—9月河道弯曲程度变大,流水侵蚀 |
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则反之。二者综合后为溢出效应,如果扩散大于集聚,则溢出效应为正值。下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t0 | B.tl | C.t2 | D.t3 |
A.京津冀城市群 | B.长三角城市群 | C.北部湾城市群 | D.辽中南城市群 |
A.加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 | B.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 |
C.增强外围空间承接能力 | D.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
土豆喜光、喜温凉、喜水肥,但怕霜冻。南美洲智鲁岛为土豆的原产地之一,居民将土壤堆高起垄,于垄中播种土豆,再覆盖枯草,以独特而传统的方式种植200多种本地土豆,被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土豆传入欧洲后被广泛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图1为“智鲁岛示意图”,图2为“智鲁岛种植土豆的传统方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东部 | B.西部 | C.南部 | D.北部 |
A.覆盖枯草,限制水分下渗量 | B.堆高起垄,吸收优质地下水 |
C.覆盖枯草,减小昼夜温度差 | D.堆高起垄,降低土壤温度 |
A.人口扩散迁移 | B.交通工具变化 |
C.文化语言交流 | D.经济水平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