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用甲、乙两个桶及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桶中均有2种不同颜色的小球,一种颜色代表来自父方或母方
B.甲、乙两桶中的小球数量也可以不相等
C.从甲、乙两桶中各抓取一个小球进行组合,该过程代表雌雄配子的形成
D.此实验需要重复多次进行,预期得到的结果为AA:Aa:aa=2:1:1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是某种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哺乳动物的繁衍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有利于使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出多样性
B.仅过程②就能保证该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过程③能增加细胞的数目不能增加细胞的种类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关于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蝗虫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染色体数目少、材料易得
B.用蝗虫的精巢做实验,视野中不可能看到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
C.可以通过观察兔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来了解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D.必须在高倍镜下才能分辨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性染色体为3条的XYY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举止异常,性格多变,容易冲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患者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
B.病因主要是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C.病因主要是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D.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把含14N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氮源为15N的培养液中,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再放回氮源为14N的环境中培养,DNA复制一次后,将大肠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DNA(如图所示)。如果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则离心后DNA组成分析应为(       

大肠杆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模式图
A.3/4轻氮型,1/4重氮型
B.1/4轻氮型,3/4中间型
C.1/2中间型,1/2重氮型
D.1/2轻氮型,1/2中间型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蒂蛀虫是荔枝的重要害虫。科研人员培育转基因抗虫荔枝的过程如图1所示,SalⅠ、HindⅢ和BamHⅠ三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在目的基因和Ti质粒上的位置已知。回答下列问题:

   

(1)Ti质粒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图中Ti质粒上有两个标记基因,与具有一个标记基因的Ti质粒相比,其优点是______。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的生长特点为______,利用该特点可以将其筛选出来。
(2)科研人员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巢式PCR技术获取抗虫基因,巢式PCR是一种变异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使用两对PCR引物扩增完整的片段。第一对PCR引物(也称外引物)扩增片段和普通PCR相似。第二对PCR引物称为巢式引物(因为其在第一次PCR扩增片段的内部,也称内引物),结合在第一次PCR产物内部,使得第二次PCR扩增的片段短于第一次扩增的。相比于常规PCR,巢式PCR获得的目标产物特异性更强。

   

①PCR扩增加入的缓冲液中含有Mg2+,其作用是______,在最后一个循环中通常还需要维持在72℃条件下5min,其目的是______
②图2中由中间产物获得目标产物,至少需要经过______次变性。
(3)科研人员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虫基因导入荔枝细胞,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得到的转基因植物有一部分不具有抗虫性状,经DNA分子杂交技术发现,这部分植物不含抗虫基因,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2点即可)。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培育克隆鼠的新途径——利用体细胞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将iPS细胞注入内细胞团不发育的囊胚中获得重组囊胚,再经胚胎移植获得克隆鼠,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在体细胞与iPS细胞中,全能性更高的是______细胞。
(2)灰鼠体内的受精作用过程中,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发生在精子入卵______(填“之前”“之后”或“同时”);胚胎工程操作中,常以观察到____________作为判断卵子受精的标志。
(3)保证重组囊胚能在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的方法是______
(4)图示克隆鼠与体细胞供体的遗传特性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双特异性抗体是含有2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能在靶细胞和功能分子(细胞)之间架起桥梁,激发具有导向性的免疫反应,可以通过重组DNA技术或细胞融合技术人工制备实现,现已成为抗体工程领域的热点,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1表示科研人员通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杂交技术生产双特异性抗体的部分过程。图2是某双特异性抗体作用示意图。已知长春花所含的长春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程①处理过的小鼠产生的B淋巴细胞群能合成并分泌______(填“一种”或“多种”)抗体。过程②诱导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方法有______(答出2点)。
(2)过程③在HAT培养基上进行,______都会死亡。过程④一般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进行:先将细胞悬浮液稀释到7~10个细胞/mL,再在每个培养孔中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这是为了______。过程⑤⑥的操作目的是获取能分泌可同时识别______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单克隆杂交一杂交瘤细胞。
(3)与直接使用长春碱相比,将长春碱与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后给药,对人体的副作用______(填“小”“大”或“基本不变”)。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豆豉是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是将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经过毛霉、曲霉等发酵而成的食品。豆豉制作过程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有相关记录,其制作流程如图所示,装坛后放在室外晾晒,每天搅拌两次。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发酵技术制作豆豉______(填“是”或“不是”)纯种发酵,经过微生物发酵,黄豆或黑豆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______,易于消化吸收。毛霉、曲霉等适宜的酸碱性为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蒸煮的目的是______(答出1点)。调味过程中添加盐可起到抑制杂菌生长的目的,原理是______
(3)食物中可散发香味的物质有酯、酚、醇、醛类物质等,科研人员从自然发酵的豆豉中分离纯化出1种产香能力较强的菌株WLW。纯种WLW的发酵和自然发酵的豆豉挥发性香味成分对比结果如图所示。

   

自然发酵比WLW纯种发酵得到的豆豉香味更浓郁,判断依据是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了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中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从而增加二硫键的数量,提高T4溶菌酶的耐热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为获得耐高温的T4溶菌酶需先设计其空间结构,选择合适位点更换氨基酸
B.通过此项研究改造后获得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C.此项研究中可利用基因的定点诱变技术对指导T4溶菌酶蛋白合成的RNA进行碱基替换
D.T4溶菌酶的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自然界中的酶都可通过蛋白质工程进行改造
类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