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的从黄花蒿的叶片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团队还发现双氢青蒿素能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我国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其中线粒体的膜电位相对值大小与线粒体的功能呈正相关。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线粒体的膜电位相对值)

疟原虫的线粒体

加入青蒿素

55

不加青蒿素

100

小白鼠细胞的线粒体

加入青蒿素

95

不加青蒿素

100

A.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不存在物种间差异
B.双氢青蒿素可能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力降低
C.青蒿素能杀死疟原虫是黄花蒿植株的一种表现型
D.青蒿素是黄花蒿的叶细胞中的基因直接控制合成的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谷氨酸是维持正常脑功能所必需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而癫痫病患者脑组织液中谷氨酸浓度显著升高。图为谷氨酸在神经组织细胞间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谷氨酸
B.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谷氨酸受体
C.健康人过量摄入谷氨酸会导致癫痫病
D.谷氨酸转运蛋白不足可能导致癫痫病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SLC家族成员SLC7A1是一类胱氨酸转运蛋白,在癌细胞表面异常增多。SLC7A11将胱氨酸转运到细胞内,被NADH还原为两个半胱氨酸。当葡萄糖供应限制时,在过度表达SLC7A11的细胞内,NADH不足,胱氨酸及其他二硫化物在细胞内异常积累,诱发二硫化物应激触发细胞程序性死亡,即“双硫死亡”。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双硫死亡”是细胞凋亡的一种类型
B.“双硫死亡”受到环境因素和内部基因的共同调节
C.“双硫死亡”是癌细胞生命历程中的必经阶段
D.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可成为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西北牡丹在白色花瓣基部呈现色斑,极具观赏价值。研究发现,紫色色斑内会积累花色素苷。PrF3H基因控制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合成。如图,分别提取花瓣紫色和白色部位的DNA,经不同处理后PCR扩增PrF3H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花瓣紫色与白色部位PrF3H基因的碱基序列存在差异
B.白色部位PrF3H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高于紫色部位
C.PrF3H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高有利于花色素苷合成
D.启动子甲基化可调控基因表达说明性状并非由基因控制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GSD病(糖原累积病)是因甲乙丙三种酶参与葡萄糖和糖原之间的转化异常所致,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任一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相应酶功能缺陷,均会引发GSD病。图2为三种GSD亚型患者家系,其中至少一种是伴性遗传。(不考虑新的突变、XY同源区段)

(1)图1中葡萄糖和糖原之间转化关系体现了基因通过______控制生物性状。
(2)图2中甲酶缺陷GSD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若②长期表现为低血糖,则______(填“一定”、“一定不是”、“可能是”)乙酶功能缺陷所致,原因是______
(3)若丙酶缺陷GSD发病率是1/10000,则③患该病的概率为______。得知胎儿患病风险,无法确认,可在孕妇妊娠期用______方法来确诊胎儿是否患病。
(4)进一步研究发现妊娠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某研究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获得了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以期用于妊娠相关疾病的研究。

①手术获得的皮肤组织需在低温下运至实验室,低温对细胞中各种蛋白质的作用为______
②培养iPS细胞时,应对所处环境定期消毒以降低被污染风险。可用紫外线消毒的是______
A.培养基   B.培养瓶   C.细胞培养室   D.CO2培养箱
③过程②中,iPS细胞经历的生命历程为______。动物细胞培养需要CO2培养箱提供适宜的温度、控制稳定的PH环境,为解决培养基PH波动问题,可采用______(填“开放式”、“封闭式”)方式进行。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紫杉醇是珍贵的抗癌药物,但目前资源短缺,紫杉醇产量低,为了获得更多的紫杉醇,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与研究。
(1)快速培育红豆杉植株:选取合适的外植体作为起始材料,为提高组培成功率,常选择幼嫩茎段,原因是_____。接种前还需对其进行_____处理。愈伤组织经_____过程形成组培苗,组培苗移栽至特殊基质并检验后作为生产用苗。移栽时,用_____洗掉根部残留的培养基,防止琼脂发霉引起烂根。
(2)研究发现表达来自原核细胞的MET1基因的红豆杉可以显著提高紫杉醇的含量。图1、2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所需的关键条件。实验思路如下:

①设计引物扩增MET1基因序列:为使扩增出的序列中编码起始密码子(GUG)的序列由原核生物偏好的GTG转变为真核生物偏好的ATG,且能通过双酶切确保目的基因以正确方向插入质粒,需设计引物1和2。其中引物1的5′端序列应如何设计:__________。根据选定的引物,经过4次循环,最多可获得_____个符合要求的目的基因。
②构建重组DNA分子并导入受体细胞:将上述PCR产物和质粒重组,导入_____后与红豆杉细胞共培养以实现转化。重组Ti质粒上有_____,所以能在农杆菌中扩增。培养农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进行筛选。
③MET1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分析:可提取并分离受体细胞的_____,利用RT-PCR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若要分离MET1基因的表达产物可用凝胶电泳法,其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电荷、_____(答1点即可)不同,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其表达量的多少可用电泳结果中的_____来衡量。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科研人员为探究Mg2+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实验。
(1)Mg2+参与叶绿体中_____的合成,该物质的功能是_____。利用水稻的叶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实验,将提取的色素溶液加入富含CO2的水中,给予适宜光照,_____(填“能”、“不能”)释放出氧气,为什么?请说明理由。_____
(2)为研究Mg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别模拟环境中Mg2+正常供给(+Mg2+)、缺乏(-Mg2+)条件下,测定水稻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如图1和图2。

      

①图1结果表明,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Mg2+浓度和固定CO2能力都存在“白天高、夜晚低”的节律性波动,且Mg2+可以显著_____白天固定CO2的过程。
②进一步测定上述过程中酶R(催化五碳糖与CO2的反应)的变化如图2,结果表明Mg2+_____,从而促进CO2固定形成三碳酸,三碳酸还原形成的三碳糖大部分用于再生五碳糖,少部分离开卡尔文循环,在_____(填场所)形成蔗糖。
(3)通常情况下,叶绿素含量与植物的光合速率成正相关。但有研究发现,叶绿素含量降低的某一突变体水稻,在强光照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反而明显高于野生型。为探究其原因,有研究者在相同光照强度的强光条件下,测定了两种水稻的相关生理指标(单位省略),结果如下表。


光反应

碳(暗)反应

光能转化效率

类囊体薄膜电子传递速率

酶R含量

Vmax

野生型

0.49

180.1

4.6

129.5

突变体

0.66

199.5

7.5

164.5

注:酶R:催化五碳糖与CO2的反应;Vmax:酶R催化的最大速率
据表分析,突变体水稻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的原因是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糖尿病显著增加认知障碍发生的风险。研究团队发现在胰岛素抵抗(IR)状态下,脂肪组织释放的外泌囊泡(AT-EV)中有高含量的miR-9-3p(一种miRNA),使神经细胞结构功能改变,使认知水平降低。图示IR鼠脂肪组织与大脑信息交流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神经冲动传导至①时,轴突末梢内的_____移至突触前膜处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Na+通道打开,突触后膜电位_____(填“升高”、“降低”)。若突触间隙K+浓度升高,则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_____
(2)脂肪组织参与血糖调节,在胰岛素调控作用下可以通过_____降低血糖浓度,IR状态下由于脂肪细胞的胰岛素受体_____,降血糖作用被削弱。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_____(填“会”、“不会”、“可能会”)受到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
(3)图中由②释放的③经体液运输至脑部,miR-9-3p进入神经细胞,抑制细胞内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夏季北温带常见同一湖泊中生长着大量的微囊藻和绿藻,绿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时,微囊藻等蓝细菌大量增殖并产生难以被降解的藻毒素,严重威胁水体安全和人类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有_____。湖泊的湖岸边到湖心处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自然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有重叠时,往往通过自然选择作用使各自的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竞争,使得它们共同存活下来,这种现象称为_____
(2)下图表示某一湖泊测得的绿藻(个体小、易繁殖、常以群体形式存在)的密度随环境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有_____。

A.常采用样方法对该藻类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B.10-12月,该藻类种群密度最小,K值最大
C.正常情况下,温度变化是造成该藻类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
D.当藻类数量过多时,可以通过延长食物链的方式来减少藻类数量

(3)研究者获得一株棕鞭毛虫(以浮游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为研究棕鞭毛虫对微囊藻的清除能力和降解藻毒素的效果,采集表层下40cm的富营养化湖水注入透光透析袋中,添加棕鞭毛虫后放置于原位,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棕鞭毛虫能清除微囊藻和降解藻毒素,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为保护某地湖泊的生物多样性而将其建立为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保护。
②本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
③实验结果表明,棕鞭毛虫对湖泊群落的影响是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其卵原细胞(DNA均被32P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分裂产生卵细胞,与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精子受精,而后受精卵又在31P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分裂。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细胞如图所示,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仅含31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具有4个染色体组,4套遗传信息
C.参与受精的卵细胞基因型无法确定
D.图中的染色体含有31P的有8条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