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孟德尔为了解释豌豆杂交实验结果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
B.约翰逊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并将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
C.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
D.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性状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A.可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 |
B.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 |
C.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
D.子代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全部来自于大肠杆菌 |
A.可表示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变化的是c曲线 |
B.若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显性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比c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
D.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
A.细胞进行“逆反”减数分裂之前不进行DNA复制 |
B.“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仅MⅡ可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
C.图示“逆反”减数分裂过程形成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
D.“逆反”减数分裂与常规减数分裂所得子细胞的遗传多样性无差异 |
A.rRNA和tRNA也是DNA分子转录的产物 |
B.转录只在细胞核内进行,翻译只在细胞质进行 |
C.翻译过程中,终止密码子一定不编码任何氨基酸 |
D.每个mRNA上都具有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
A.二者均为生物大分子,但都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
B.DNA中含氢键,RNA中不含氢键 |
C.与DNA相比,RNA特有的成分是核糖和尿嘧啶 |
D.二者都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
A.DNA分子中的碱基与磷酸基团直接相连 |
B.DNA分子中AT碱基对比例越高,热稳定性越高 |
C.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 |
D.DNA分子具有特异性与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基本骨架有关 |
A.亲本中黄色圆粒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 |
B.F1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 |
C.F1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只有黄色皱粒 |
D.F₁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