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在新中国,我们的一切几乎都是以“人民”来定义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政府叫“人民政府”,军队叫“人民解放军”,警察也叫“人民警察”。归根到底,新中国的政治,就是主张“人民(民主)专政”。材料反映了新中国(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保障了工人阶级权利
C.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D.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它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是指(     
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国战争D.五四运动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河南郑州的裴李岗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主要包括石镰、石铲和石磨盘等。其中,打制石器的数量约占10%,磨制石器的数量约占90%。这反映出裴李岗文化(     
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B.率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C.工具制作技术的发展D.注重生产的精耕细作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经历了夏商两代的邦联式统一、周代的分封制统一和秦汉以后的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三种模式。此学者的划分标准是(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社会性质的变迁
C.君主专制是否确立D.官僚政治的瓦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立国不过三十余年,二世而亡,后人多归咎于炀帝,其实这种统治危机早在隋文帝时期已露端倪。 隋朝立国初年全国人口仅有360余万户,北部边境长期面临着强大突厥王朝的威胁,为此,隋文帝多次构建长城以防御突厥入侵,如开皇五年(585年)“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驻长城,绵亘七百里”,开皇六年又“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 由于南北朝时期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君臣之间大规模的相互屠杀所留下的阴影,隋文帝对任何人都是非常不信任的,他将重法作为威慑统治阶级内部的重要手段,规定“盗边粮一升以上者皆死,行署取一钱,闻到不告言者,坐至死”,这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恐慌。

——摘编自王垒《试析隋文帝治世下潜伏的危机》

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了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表现出了历代帝王中罕见的政治素养。 他励精图治,在当时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统一了国家,并使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一个“中国既安,四方自服”的相当稳定、和谐的“治世”。

——摘编自零月莹《浅谈“贞观之治”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文帝时期的统治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对“贞观之治”的看法。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为1948年上海进步组织“漫画工学团”流动展览的时政漫画《救济物资,源源运到》。该漫画表达出(     
A.对美国援助救灾物资的欢迎B.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声讨
C.对中美联合对日作战的赞美D.对民众依赖外援心理的批评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据史料记载,清朝“自增用奏折以后,皆亲御丹毫,在廷之臣,一辞莫赞,即朱批谕旨是也”。 据此而可知,奏折制度(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分割了地方权力D.确保了政治清明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两宋时期,政府不仅颁布了一系列“通商惠工”的诏令和措施,而且允许工商杂类人中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应举入仕。上述调整(     
A.体现了重商理念的盛行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表为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的部分观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观点出处
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敬君[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唐]慧能《疑问品第三》
A.佛教深受主流思想影响B.出现儒道佛三教合一局面
C.佛教徒依附于世俗政权D.政府借助佛教来维护统治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秦统一后,皇帝既是国家首脑,又是全军统帅,军队严格执行玺、符、节制度。太尉只有带兵权,没有调兵权和发兵权。这一设计旨在
A.降低军队战斗力B.强化君主专制C.彰显帝王的功绩D.强化宰相权力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