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不同于骨骼肌,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心肌细胞 Na+通过开放速度慢,引起细胞去极化速度及幅度下降
B.心肌细胞 K+通过开放速度慢,引起细胞复极化速度及幅度下降
C.心肌细胞复极化过程中 K+外流和 Ca2+内流形成的平衡电流
D.心肌细胞复极化过程中 Na+内流和 Ca2+外流形成的平衡电流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技术中,无法在遗传筛选中产生新的表型的是(  )
A.EMS 诱变B.RNAiC.ChIP-seqD.CRISPR-Cas9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喷瓜的叶色受等位基因B、b控制;喷瓜的性别受aD、a+、ad三个基因控制,其显隐性关系是:aD>a+>ad(前者对后者完全显性)。aD是决定雄性的基因,a+是决定雌雄同株的基因,ad是决定雌性的基因。叶色和性别独立遗传。现有一株叶色浅绿的两性植株为亲本自交获得F1,F1出现了叶色深绿雌性植株和叶色黄化苗(幼苗期死亡),F1成熟植株自交获得F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叶色遗传的基因B、b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属于_____显性。基因B所在的DNA由甲乙两条链构成,间期复制后,在有丝分裂后期该DNA甲乙两链分布于____(填“同一条”或“不同的”)染色体上。
(2)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仅考虑性别,雄性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F2成熟植株中叶色浅绿的雌性植株比例为______
(3)雌性植株与两性植株杂交,必须套袋的是______植株,杂交实验操作中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去雄。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___,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_(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雄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现有某动物的1个精原细胞(2N=20),所有核DNA均已用32P标记,在不含放射性的适宜条件下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无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丝分裂后细胞中有1/2的核DNA有放射性
B.减数分裂完成后有1/2的子细胞核内含有放射性
C.减数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最多有10条染色体有放射性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初级精母细胞中应有20条染色体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二倍体(2n=14)植物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该性状同时受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每对等位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利用甲、乙、丙三种纯合品系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一:甲×乙→F1(红花)→F2红花:白花=2709:3689
实验二:甲×丙→F1(红花)→F2红花:白花=907:699
实验三:乙×丙→F1(白花)→F2白花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数量至少为3对,最多是7对
B.这三个品系中至少有一种是红花纯合子
C.上述杂交组合中F2白花纯合子比例最低是实验三
D.实验一的F2白花植株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比例为7/37
类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鹌鹑的羽色是Z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b和Y、y相互作用的结果,且基因B对b,Y对y均表现完全显性。基因B和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b是白化基因。基因B与Y相互作用产生栗羽,基因B与y相互作用产生黄羽,白羽是基因b对Y、y抑制作用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纯系黄羽雄鹑与一只白羽雌鹑交配获得F1,则F1的基因型为_____
(2)用纯系栗羽雄鹑与纯系黄羽雌鹑杂交,F1全为栗羽,让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则F2不同性别间的羽色表现情况为_____
(3)欲使后代的雌雄个体之间羽色完全不同,则可选择的纯系杂交亲本组合除黄羽(♀)×白羽(♂)外,还有_____
(4)将纯系黄羽雄鹑与白羽雌鹑(ZbYW)交配获得F1,再将F1雄鹑与其亲本白羽雌鹑进行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数量是:栗羽(♂)152只、栗羽(♀)18只、黄羽(♀)108只、白羽(♂)134只、白羽(♀)139只。从基因重组的原理分析,后代中出现栗羽雌鹑的原因是_____
(5)鹌鹑中除了栗羽、黄羽和白羽外,科研人员在鹌鹑中又发现了部分黑羽突变体。研究表明,黑羽基因(h)位于常染色体,对栗羽(Y)和黄羽(y)有加黑作用,其等位基因(H)具有维持正常栗羽或黄羽的作用,黑羽雌鹑最多有_____种基因型。将基因型为hhZBYZBY的黑羽雄鹑与基因型为HHZbyW的白羽雌鹑交配,F1全为不完全黑羽。据此推测基因H对h为_____(填“完全”或“不完全”)显性。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实验证实果蝇的长翅、残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甲、乙两管果蝇,已知甲管果蝇含有四种类型:长翅雌果蝇、残翅雌果蝇、长翅雄果蝇和残翅雄果蝇;乙管中不论雌雄均为长翅。甲、乙管果蝇之间具有亲子代关系(若甲为亲代,则甲管中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之间才进行交配),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判定长翅、残翅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题干信息,控制长翅、残翅的等位基因在____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请写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需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就确定甲,乙管果蝇的亲子代关系,请写出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4)题。
作物对高CO2环境的影响
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是大气中CO2浓度迅速增加。大气CO2浓度的升高理论上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然而,通过田间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处理(free air CO2 enrichment,FACE)研究发现。农作物长期生长在高CO2浓度下存在光和适应现象,即植物在高CO2浓度下生长的初始期出现的光合作用增强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目前有两种假说对这方面进行解释。第一,“源-库”调节假说:
生长箱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小麦的叶片和茎秆(“源端”)会积累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不能及时将其运输到“库端”——籽粒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蔗糖、果糖及淀粉等)在“源端”的积累会抑制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光合能力下降。分蘖少、抽穗少的小麦由于“库强”不足,这种负反馈更为明显。与之相反,由于共生固氮系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有根瘤的豆科作物的光合适应要远低于非豆科作物。
第二,N素抑制假说:
Rubisco酶(简称R酶)是催化CO2固定的关键限速酶,它的活性决定了光饱和点的最大光合速率。研究表明R酶每秒大约只能催化3.3个CO2进行反应,其效率之低在酶促反应中极为罕见。植物不得不合成大量的R酶蛋白来弥补,据统计植物叶片中氮有50%用来合成R酶。当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叶片氮利用效率的升高,最终使得植物叶片氮浓度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植物减少了R酶蛋白的合成量。虽然底物浓度升高使R酶的催化效率显著提高,但由于合成量减少,最终抑制了光合作用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特续响应。
作物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不仅包括产量的变化,还包括籽实品质的变化,特别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籽实营养品质变化。
科学家利用FACE试验方法分析了亚洲18个主要水稻品种籽粒营养品质,结果发现:FACE条件下,水稻籽粒中蛋白质含量、Zn和Fe、维生素B1、B2、B5和B9浓度均显著降低。可以预计,未来收入较低且将水稻作为主食的国家将面临严峻的国民健康问题,受影响的人口可能在6亿以上。
(1)CO2作为__________反应的底物,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生成糖类并完成的再生。
(2)运用“源-库”调节假说解释有根瘤的豆科作物的光合适应较低的原因___________
(3)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所带来的温室效应还会导致大气温度的不断攀开,科学家预测,气温升高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会抵消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产量的促进。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做出这个预测的理由__________
(4)下列试图解释高大气CO2浓度导致水稻籽粒营养品质下降机制的假说中,合理的有_____________
A.“稀释效应”:高CO2浓度条件下,作物对碳水化合物的积累速度大于其他化合物合成以及矿质元素的吸收速度,最终使得其他化合物及矿质元素的浓度表现为下降。
B.“移动受抑”:高CO2浓度条件下,植物不再需要较大的蒸腾作用换取气孔的打开。蒸腾作用的减小降低了土壤中水分向根的方向流动,抑制了植物对可移动矿质元素的吸收
C.“辅酶需求”:高CO2浓度条件下作物生长旺盛,作为辅酶因子参与合成代谢反应的元素(如Ca、Mg)需求量增多,而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如Fe、Zn)的需求量相对少。
D.“N素缺乏”:高CO2浓度条件下作物合成代谢速度变快,功能性蛋白需求量变大,游离氨基酸更多被用来合成与代谢相关的功能性蛋白不是贮存蛋白。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该小组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做实验,选取了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都是显性性状,基因分别用Y、R表示)豌豆与某豌豆作为亲本杂交,F1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1∶1。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有关问题:
(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F1中出现黄色和绿色种子的比值是3∶1。___________ 。
(2)让F1中所有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纯合黄色皱粒豌豆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亲本某豌豆基因型是_______
(3)请你利用亲本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为材料设计操作简便的实验,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实验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简明)
①种植亲本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让其__________________
②统计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