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D.![]() |
组别 | 亲代 | F1 |
实验一 | 紫色×紫色 | 白色∶紫色=7∶9 |
实验二 | 紫色×白色 | 白色∶紫色=5∶3 |
A.籽粒的紫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亲代紫色植的基因型均为AaBb |
B.实验一F1中白色个体随机传粉,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紫色∶白色=8∶41 |
C.实验二亲代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2种,子代紫色个体中没有纯合子 |
D.实验二的F1中紫色个体自交,其后代中粒为紫色个体的比例为![]() |
A.上述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和aabbcc |
B.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至少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 |
C.在F2红花中,有1/27的个体自交后代全部是红花 |
D.随机选择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代中的红花植株基因型都是AaBbCc |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 D.杂交、测交、杂交、测交 |
A.F1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可育的雄配子及比例是BD:bD=1:1 |
B.F1自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是BBDD:BbDD:BBDd:BbDd=1:1:1:1 |
C.F1只能产生2种比例为1:1的可育雌配子,说明两对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D.F1与乙正、反交所得子代均只有2种基因型且比例均为1:1 |
A.实验①可说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花顶生对花腋生为显性性状 |
B.实验①②③都能单独地证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相对独立的 |
C.根据实验①推测该分离比的出现可能是控制花顶生的基因纯合致死导致 |
D.实验④的结果为红花顶生:白花顶生∶红花腋生∶白花腋生=2∶2∶1∶1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脂肪浓度 |
B.据图1分析,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
C.结合图1与图2分析,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B |
D.胰脂肪酶通过提供化学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