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海是位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水湖,原为世界第四大湖,20世纪下半叶以来咸海因人类不合理利用而迅速萎缩。随着水位不断下降,咸海于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其中南咸海于2003年又进一步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中间最大的湖心岛是复活岛,近几十年来,该岛屿面积不断增大,并逐渐与陆地相连。锡尔河是其主要补给支流之一,其主要补给水源来自积雪和冰川融水,汛期从3月可以持续到9月。读咸海地理位置示意图,及1984-2010咸海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地势低洼,阿姆河等河流在此汇聚,积水成湖,是中亚主要的灌溉水源 |
B.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中亚冬季降水较多 |
C.中亚地区降水由西向东呈增加趋势 |
D.黄麻是阿姆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 |
A.地壳运动,不断上升 | B.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 |
C.入湖泥沙多,不断淤积 | D.围湖造田,开垦耕地 |
A.河源冰川面积广大 | B.河流流程长支流多 | C.流域内雨季长 | D.中上游高差大 |
2023年7月16日,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向西安输水,该工程将汉江黄金峡水库的水通过泵站隧洞等设施向关中平原输送。该工程横跨多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施工过程中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图1为引汉济渭工程线路示意图,图2为引汉济渭主体工程示意图。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材料一:图一为中亚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某研究团队通过对2001—2018年中亚地区地表水遥感监测数据分析,了解中亚五国地表水面积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驱动力分析。地表水面积包括季节水和永久水面积(二者之和为总水面积),图二为中亚地表水面积变化情况,图三为中亚地表水影响因子变化情况。
农村桃树多竖着栽种生长,韩国的水蜜桃树则是斜着生长的。当桃树生长到大约一米高的时候,在桃树之间用铁管搭建“V”字形支架,与地面形成45°的夹角,再把一排水蜜桃的幼苗,分别向左、向右分开,固定在钢管网格上。果农每年需要对桃树进行两到三次修剪和整枝,使树枝与斜面钢管平行。每年桃树开花的时候,可以使用高压水枪喷水稀花。当树枝挂果的时候,进行人工稀果,让每个小果枝只保留一至两个幼果。稀果以后,将所有的幼桃都套袋进行保护。另外,在桃树林的斜面之下,可以种植植株矮小的蔬菜,如白菜、萝卜菜、菠菜等。
受水土保持和流域建坝的影响,长江口现在的输沙量仅为早期的1/4,但当前入海泥沙粒径较大。九段沙洲地处长江入海口,目前依然处于淤涨中。1998~2010年,九段沙岛北侧兴建了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下图示意九段沙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水土流失加剧 | B.强劲涨潮顶托 | C.河床侵蚀加剧 | D.暴雨频率更大 |
A.持续扩张 | B.先萎缩,后稳定 | C.基本稳定 | D.先扩张,后稳定 |
呼伦湖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为断裂构造湖,湖泊西侧侵蚀地貌发育,陡崖处可见多处发育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湖蚀洞。下图示意呼伦湖湖岸侵蚀地貌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A.地壳抬升—风力侵蚀—湖岸崩塌后退 | B.断裂发育—湖水侵蚀—湖岸崩塌后退 |
C.断裂发育—流水堆积—湖堤向内收缩 | D.地壳抬升—湖水侵蚀—湖堤向外扩张 |
A.沉积物薄 | B.水质优良 | C.水量大 | D.水位低 |
摄影爱好者在青岛(120°E,36°N)朝固定方向拍摄日出照片,拍摄时间分别为K日t1时刻、K日前第8天的t2时刻、K日后第8天t3时刻,t2与t3基本相同。下图为合成后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A.东南 t1时刻略晚于t2时刻 | B.东北 t1时刻略晚于t2时刻 |
C.东南 t1时刻略早于t2时刻 | D.东北 t1时刻略早于t2时刻 |
A.先变小后变大 | B.先变大后变小 | C.持续不断变大 | D.始终保持不变 |
石冰川是指含冰的寒冻风化岩(碎)屑或冰碛物,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沿着山谷或坡面向下缓慢蠕动的多年冻结地质体,由于其形态类似于冰川,但表面通常无裸露的冰体,因此称之为石冰川。石冰川一般分为倒石堆型、岩屑覆盖型、冰碛型、昆仑山型等,其内部含有大量冰体。下图示意冰碛型石冰川演化过程。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
A.仅改变球的质量,其余条件不变,为保证正方体仍处于静止状态,球的质量应小于![]() |
B.将正方体向左推动很小一段距离,其余条件不变,系统仍保持静止,正方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
C.当正方体的右侧面AB到墙壁的距离小于![]() |
D.改变正方体到墙壁的距离,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