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如果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且 F2 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 9∶7 、 9∶6∶1 和 15∶1,那么 F1 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1∶3、 1∶2∶1 和 3∶1 |
B.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若子代数量足够多,且出现 6∶2∶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 AA 或 BB 致死现象 |
C.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配子比例 |
D.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也可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
亲本 | F1 | F2 |
长翅红眼雌性×残翅白眼雄性 | 长翅红眼雌性:长翅白眼雌性:长翅白眼雄性=1:1:1 | 雌性:长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红眼:残翅白眼=3:9:1:3 雄性:长翅白眼:残翅白眼=3:1 |
A.对均匀型分布抽样,每个小格中的个体数是相等的,所以方差和平均数比值为1 |
B.对随机型分布抽样,每个小格中的个体数出现频率符合泊松(Poisson)分布 |
C.对集群分布抽样,每个小格中出现很少个体数和很多个体数的频率较低 |
D.对集群分布抽样,每个小格中的个体数出现频率符合正态分布 |
亲本 | F1 | |
雌性 | 雄性 | |
甲×乙 | 白茧1/6 金黄茧1/12 粉茧1/6 黄茧1/12 | 白茧1/3 金黄茧1/6 |
A.II7和II8结婚,生下III5患乙病的概率为1/202 |
B.如果只考虑甲病的遗传,III3和I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63/161 |
C.III3的性染色体来自I2和I4的概率不同 |
D.I1和I2后代的表现型理论分析有6种情况 |
方法 检测对象 检测目标 检出的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 |
PCR扩增 基因组DNA G基因 x1 分子杂交 总mRNA G基因转录产物 x2 抗原-抗体杂交 总蛋白质 G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x3 喷洒除草剂 幼苗 抗除草剂幼苗 x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