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序号 | 思想理念 | 对治国理政的启示 |
① | 政在养民,敬德保民 | 一切依靠群众,汲取群众智慧 |
② | 廉不言贫,勤不道苦 | 坚定道路自信,坚持实干兴邦 |
③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 |
④ |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全面从严治党,提升执政能力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H省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法治、共治、自治、数治“四治联动”,不断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该省在全国首批出台《H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并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建立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和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强化共治联动;出台激励政策,培育典型示范,引导企业、园区、行业协会等形成高度的自觉,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自治;推进“智慧人社”“人社超市”“人社码上通”一体网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税务、医保部门成立联合运维中心,打通数据壁垒,强化“数治”赋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四治联动”如何推动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在人们的印象中,药品大幅降价进医保目录是常规操作。但2023年,100个续约药品中,70%的药品以原价续约;31个品种因为销售额超出预期需降价,平均降价幅度仅为6.7%。谈判成功的23个目录外创新药,价格平均降幅也比整体水平低4.4个百分点。
近年来,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对创新药的用药需求日益增长。创新药进医保,有效降低了群众药费负担,丰富了临床用药选择。然而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一款成功上市的创新药,成本收回的周期甚至长达10年以上。如何在支持医药创新的同时平衡群众用药需求和能力,是一道长期考题,需要不断改革完善相关规则,推动效果更好、质量更优、价格更为适宜的创新药品早日进医保。从这个角度讲,低降幅让创新药品进医保有很大的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适度原则”的知识分析低降幅让创新药品进医保的价值所在。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清楚阐明了中方的态度和主张。我们关注的主要是三个确保:一是确保有益。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利于人类共同福祉,符合人类伦理规范,符合国际法规则,符合人类文明进步方向。二是确保安全。人工智能始终处于人类控制之下,不断提高可解释性和可预测性,为此要建立各种风险评估和管控方案。三是确保公平。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机构,各国都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中平等参与、平等受益。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中国态度和主张的依据。家住一楼的陈某用铝合金焊接栅栏围挡,将楼梯间空地圈占为私有,用于自家堆放杂物。同住一楼的王某劝阻未果,遂在百余人的小区微信群内上传了陈某圈占楼梯间的照片,并发布了陈某夫妇家庭背景、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信息。
群里顿时炸开了锅。群友甲说:“楼道的楼梯间空着也是空着,用来堆放家里的杂物岂不是物尽其用?”群友乙说:“曝光他的所有信息,就应该让陈某这样的人身败名裂。”群友丙说:“要是陈某明天不把杂物清走,我们自己动手扔进垃圾箱。”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别评析群友甲、乙、丙的言论。材料一 2023年6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党领导人民破除西方现代化迷信,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了现代化的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当今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国家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目标定位,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话语霸权,“维护政权稳定和政治安全”是中国形象建设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后,我国一以贯之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启国家形象建构的中国特色实践。这一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精神与鲜明的中国特色。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体现出国家形象自我建构与他者感知的内外融通,彰显出中国形象的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
(2)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人人有责。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从海外留学生、文艺创作者、非遗传承人三个角色中任选两个,为讲好中国故事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