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 |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
| 平均体重(g) | 平均体脂(g) | 平均摄食量(g) | ||
0天 | 28天 | 28天 | 0天 | 28天 | |
对照组 | 36.0 | 36.1 | 5.9 | 6.1 | 6.0 |
实验组 | 37.0 | 30.2 | 3.1 | 5.8 | 8.1 |
A.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频率在某些人群中较高 |
B.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线粒体基因组 |
C.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很可能是显性 |
D.对该病遗传方式最合理的解释是外显率<100% |
A.他们的儿子都正常,但有 50%的可能性是携带者 |
B.他们的女儿都正常,也不是携带者 |
C.他们的女儿的孩子有 25%的可能性患病 |
D.他们的儿子的孩子有 25%的可能性患病 |
A.从理论上分析,I1和I2后代的表现型共有9种 |
B.II5与II6结婚,生一个患甲乙两病男孩的概率为1/72 |
C.II7与II8结婚,生下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1/202 |
D.若只考虑甲病的遗传,I2和I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63/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