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为父本,乙为母本 |
B.操作①表示人工去雄,甲和乙可均为紫花豌豆 |
C.操作②表示人工授粉,需在花粉成熟前进行 |
D.所有植物的杂交实验都必须进行步骤①②的操作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
C.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不相同 |
D.相同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
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
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
A.3/4 | B.3/8 | C.1/2 | D.1/4 |
A.9,9∶3∶3∶1 |
B.3,3∶1 |
C.9,15∶1 |
D.9,1∶4∶6∶4∶1 |
A.ZAZa×ZaW | B.ZaW×ZaZa | C.ZAZA×ZaW | D.ZAW×ZaZa |
A.在实验过程中,“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内容 |
B.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接近1:1 |
C.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
D.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
A.高倍镜下可看到蝗虫的初级卵母细胞和某个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含2条X染色体 |
B.蝗虫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出现着丝粒断裂 |
C.受精作用时,蝗虫的雌雄配子由于数量相等,因而彼此结合的机会也相等 |
D.卵细胞体积较大且便于观察,应选桃花的雌蕊作为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