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学小组到福建某海岛进行野外考察,该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mm,蒸发量1300mm;多大风天气。岛屿南部一花岗岩地貌景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山体植被稀疏且多低矮的灌木和多肉植被。山顶岩石南侧有许多蜂窝状凹槽(甲图)。乙图为该岛某观测点1957~2010年年平均大风日数的分布图。
2022年7月以来,F市降水量持续偏少。为缓解旱情,气象部门在8月适时开展火箭弹和地面暖炉人工增雨作业(地面暖炉是一种燃烧焰条使催化剂进入云中从而达到增雨的设备)。下表为某次人工增雨作业的位置及时段。下图为27日10时拍摄的地面暖炉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作业形式 | 纬度 | 经度 | 海拔 | 作业时段 |
地面 眠炉 | 27°03'N | 119°33'E | 1000米 | 26日12时 至28日20时 |
火箭弹 | 27°23'N | 120°13'E | 90米 | 27日12时 至27日20时 |
A.气温较低 | B.日落较晚 |
C.距云层近 | D.风力较强 |
A.可选场地多 | B.机动性强 |
C.成本低 | D.效率高 |
A.正东方 | B.正南方 |
C.正西方 | D.正北方 |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N,100°E)成功发射升空。航天员乘组将在轨驻留6个月,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等相关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日期中,全球非极昼极夜区日出方位角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当日最接近的是( )A.1月10日 | B.5月17日 | C.7月9日 | D.12月4日 |
A.先变长、后变短 | B.逐渐变长 | C.先变短、后变长 | D.逐渐变短 |
A.![]() | B.![]() |
C.![]() | D.![]() |
材料1、巴渝(重庆)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且大体分为两类:低山丘陵区坡度较缓(≤5°),中高山沟谷区山高谷深,坡度较陡(≥10°)。全区年均降水量1000~1350mm,集中在夏秋两季且多为大雨、暴雨,冬春两季降水较少。
材料2、为适应当地地形水文条件,巴渝地区80%的耕地被开垦为梯田,并逐渐形成了以“囤水田”为核心的梯田水利系统——即利用梯田高处的天然洼地进行蓄水,并配合田埂的打开与关闭,形成天然的排蓄灌溉系统(见图1)。同时为了满足生产效能、生活安全以及生态持续的要求,巴渝地区的人居景观也表现出了与地形相契合的布局特点。图2分别示意了低山丘陵区和中高山沟谷区“田、居、林”的布局情况。
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可分为连续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以及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植被覆盖指数呈增加趋势,但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冻土活动层厚度和植被生长季变化的差异,造成其植被覆盖指数的增加程度不同。从长期来看,气候变暖反而会限制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的植被生长。下图示意我国东北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分布。据此完下列小题。
A.I区 | B.Ⅱ区 | C.Ⅲ区 | D.IV 区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土壤水分供应增加 | B.土壤水分供应减少 |
C.区域降水总量增加 | D.区域降水总量减少 |
约在55万年前,乌鲁木齐河自南山出山口向下游发育了一个面积约180km²的冲积扇F₁;后随着南山抬升,冲积扇F₁扇缘部位发育了萨尔乔克背斜,并形成了第二期冲积扇F₂。研究表明,山地抬升对河流输送的碎屑物产生较大影响;实地考察发现,冲积扇F₁沉积物呈现下细上粗的格局,且储集有丰富的地下水;在萨尔乔克背斜处,乌鲁木齐河河岸两侧有超过300m厚的地层剖面出露。左图示意乌鲁木齐河山前地形特征,右图示意自南山向东北A—A'地质剖面。
材料一: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2021年7月19~21日,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郑州降雨量达617.1mm(郑州常年平均降水量为640.8mm),降雨造成郑州市区严重内涝。
材料二:很多城市为了缓解城市内涝现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建造雨水花园等措施打造海绵城市。为响应“建设节水型社会”号召,丹东某学校进行了“海绵校园”改造工程。(如图)
地面冷热不均,会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致使等压面产生变化。下图为北半球某地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甲、乙、丙、丁 | B.乙、甲、丁、丙 |
C.乙、甲、丙、丁 | D.甲、乙、丁、丙 |
A.东方 | B.西方 | C.南方 | D.北方 |
A.热源,如夜间的海洋 | B.热源,如白天的海洋 |
C.冷源,如白天的陆地 | D.冷源,如夜间的陆地 |
图1为某校地理社团研究大气热力作用所采用的辐射表及安装示意图,辐射表可利用传感器测量电磁波辐射的强度,遮光盘可使其测量免受方向辐射的干扰。图2为苏州市2023年10月11日至16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A.甲-测量大气辐射 | B.乙-测量地面反射 | C.丙-测量太阳辐射 | D.丁-测量大气逆辐射 |
A.白天甲-增加 | B.夜晚乙-减少 | C.白天丙-减少 | D.夜晚丁-增加 |
A.谷风和湖风叠加 | B.山风和陆风叠加 | C.山脉阻挡作用小 | D.地表温度差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