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缬氨酸在该多肽中的位置分别是第7、8、14、19位,其R基的分子式为-C3H₇ |
B.酶1完全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中氮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减少2个 |
C.酶2完全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原多肽增加54 |
D.酶1、酶2同时完全作用后形成的肽链中氧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少了2个 |
A.甲图中①②可以代表人类性染色体简图 |
B.该动物种群中位于Ⅱ1和Ⅱ2片段上的基因均不存在等位基因 |
C.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因素,乙图中ABC肯定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 |
D.甲图中同源区段Ⅰ片段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
遗传现象 | 相关基因的位置 | 遗传特点 |
伴性遗传 | 性染色体 | 表现型与性别总是相关联 |
从性遗传 | 常染色体 | 通常杂合子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 |
限性遗传 | 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 | 性状只在一种性别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 |
A.在图甲中,如果在A点时为细胞提供含放射性的原料,则在GH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核苷酸链的75% |
B.图甲中的③阶段包含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 |
C.该动物为雌性,图乙中的细胞g所处的时期可以对应于图甲中的GH段 |
D.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甲的JKLM段 |
A.当RNA聚合酶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过程①停止 |
B.过程②中,被转运的氨基酸与tRNA的![]() |
C.题中鼠降钙素基因表达的调控属于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
D.相同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同,这有助于蛋白质多样性的形成 |
A.淋巴细胞 | B.尿素 | C.CO2 | D.K⁺ |
A.滴加的HCl量没有控制好 |
B.pH 传感器出现故障 |
C.滴加 HCl 的量超出了血浆的缓冲能力 |
D.pH传感器使用前没有清洗 |
A.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c,1号和2号染色体的DNA均不含32p |
B.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C,1号和2号染色体的DNA可能均含32p |
C.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C,1号和2号染色体的DNA可能均含32p |
D.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C,1号和2号染色体的DNA可能均含32P |
A.DNA修复是以未损伤的DNA互补链为模板,利用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的 |
B.过程②③中,母链缺口的产生需要在限制酶的作用下切开磷酸二酯键 |
C.修补过程,需要解旋酶、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
D.某受损伤的DNA进行10次复制并按图示进行损伤修复,则有损伤的DNA分子将占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