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之后,治经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走愈窄,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儒学的发展。自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获得了大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大有取代儒学之势。进入宋代,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断。大规模的边境冲突也时有发生,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学经典中去寻找挽救社会危机的思想武器。同时,这一时代,广大平民有机会加入读书人的行列,他们由于出身贫苦,没有旧的经学传统的束缚,所以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在这种形势下,自北宋中期起,儒学发展出了新学派——理学,它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在内的理论体系。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将思想“归于统一”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产生的不同影响。A.西亚文化得以继续保持影响 | B.战争客观上推动不同文化交流 |
C.亚历山大帝国逐渐走向分裂 | D.被征服地区普遍反对希腊文化 |
A.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B.墨子呼吁“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
C.商鞅宣扬“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D.庄子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A.实证了人痘接种法起源于中国 | B.明确了青蒿对天花的治疗作用 |
C.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原则 | D.体现了对治疗天花的积极探索 |
A.意大利工业资本积累加速 | B.欧洲正在经历价格革命 |
C.新航路开辟促进金融发展 | D.金融变革助推经济发展 |
A.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资本流动 | B.农业起源地及其农作物外传 |
C.工业革命后商品原料的交换 | D.经济全球化下劳动力的转移 |
A.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 | B.铸造银元以之为法定货币 |
C.国民政府实行了法币改革 | D.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 |
A.考课意在约束官更加强监督 | B.统治思想追求儒法杂糅 |
C.官员的选拔完全依据其功绩 | D.治国理念渐趋务实功利 |
A.周对商人的怀柔同化 | B.国家机构的进一步完善 |
C.权力分配机制的发展 |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
A.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 B.埃及可以通过增加进口来解决粮食危机 |
C.工业化是埃及粮食缺口的根本原因 | D.埃及要真正克服障碍获得发展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