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下表为20世纪20—6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时间 | 形式 | 简介 |
始于1929年 | 劳动突击队竞赛运动 | 倡导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积极性。 |
始于1935年 | 斯达汉诺夫竞赛运动 | 倡导生产技术革新,提高生产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 |
始于1941年 | 支援前线生产队竞赛运动 | 倡导建立支援前线生产队,保障卫国战争军需物资供应。 |
始于1967年 | 推广“谢基诺工作法” | 提倡精简人员,提高效率,节余资金由企业自行支配,奖励超额完成任务。 |
——摘编自侯宝泉《论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材料二 下为图张凡夫《提高产量就是加强保卫祖国力量》宣传画(1951年)
机构 | 词汇 | 1988年 | 1993年 | 百分变化 |
华盛顿邮报 | “自由世界” | 112 | 67 | —40% |
“西方” | 36 | 87 | +142% |
A.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深 |
B.美国主流媒体与政府意识出现不同步现象 |
C.互联网快速发展影响舆论 |
D.东西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抗呈现缓和 |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二 部分红色博物馆分布表
地理位置 | 红色博物馆名称 |
北京市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
天津市 | 平津战役纪念馆 |
上海市 |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
辽宁省 |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
河北省 | 西柏坡纪念馆 |
陕西省 | 延安革命纪念馆 |
山西省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
浙江省 | 南湖革命纪念馆 |
江苏省 | 渡江战役纪念馆 |
江西省 |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 |
贵州省 | 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 |
A.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 | B.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C.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 D.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D.变法运动都具有必然性 |
A.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 | B.政府加强对污染的治理 |
C.民众把健康放在首位 | D.民众对工业革命的反思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 B.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
C.资本主义列强完成对世界的瓜分 | D.发达国家开始剥削发展中国家 |
材料一 虽然“天可汗”没有号令整个游牧世界的权力,但至少在“南北兼跨”时代,“天可汗”称号确实有助于唐朝更有效地统治北方草原归附部落。太宗以皇帝身份兼有可汗号,这与传统以皇帝为核心的天下观念有所不同,体现出唐初延续了十六国以来逐渐形成的兼容胡汉的政治文化……唐朝作为一个统治地域兼跨农耕、游牧等不同文明形态的国家,其在组织形式上并非单一、匀质的,在一体化基础上又呈现为更加灵活的组织形态。
——刘子凡《“天可汗”称号与唐代国家建构》
材料二 从法国大革命迄至今日,民主信条被证明是民族主义最得力的帮手。个人对民族群体的忠诚感,当他们是臣民时和他们是公民时不可能完全一样。政治民主,在一个语言统一或者至少绝大多数人民使用相同语言的国家,远比它在一个多语言帝国更加有效。如果人民要统治自己,他们就必须互相了解,能够说或读一门共同的语言。民族群体因此提供了民主统治的实践基础,而民主统治,或者说争取民主统治的斗争,反过来促进了民族主义。
——【美】卡尔顿·海斯《世界历史的教训:民族国家信仰及其祸福》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共同体是一切文明民族的起点”。作为中华民族生产交往实践和社会文化积淀的观念集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相信有共同的唯一归属,相信有共同的血统,相信自己文化的独特性”的文化情感意蕴,内嵌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势,延展于文化象征符号系统表征的共同体概念体系中,阐发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陈文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维度》
A.大学教育实现基本普及 | B.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
C.宗教改革助推社会转型 | D.资产阶级主导教育变革 |
材料 下表是1930—1937年《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的部分报道内容
时间 | 报道内容 | 来源 |
1930年 | “农民都是被迫的”,共产党“强迫强壮的农民变为士兵或强盗”。 | |
《纽约时报》报道“第三国际对中国共产党下达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长沙’的命令”,并认为“这些文件解释了共产党人的顽固立场”。 | 国民党截获的中共官方文件 | |
1931年 | “江西省南部约有5万农民正在逃离家园,以躲避肆虐江西省的红军”。“长江流域许多地方的商业生活正被土匪的袭击所侵蚀,而不法分子则在京汉铁路沿线与政府军对立。” | 国民党官员采访 |
1932年 | “中国绑匪随意开枪俘虏了路德牧师”,这位牧师“在湖北被共产主义团伙囚禁了两年”,传闻“这名牧师在一次军事行动中被证明是共产党的累赘,于是他被无情地枪杀了”。 | 国民党报纸和传教士的自身经历 |
1933年 | 共产党在农村地区负责征兵的“红色青年运动”取得了“非常的成功”,“农民们敦促他们儿子们加入进来,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妻子们把他们的农民或工人丈夫带到征兵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