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乙病的遗传方式都是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B.Ⅱ-6个体的细胞中甲乙病致病基因一定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
C.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Ⅱ-6的次级卵母细胞发生了变异 |
D.Ⅲ-15和III-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301/1200,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1/1200 |
A.9∶7 | B.3∶1 | C.13∶3 | D.11∶5 |
组别 | 亲代 | 子代 | |
雌 | 雄 | ||
第一组 | 甲×乙 | 黄色![]() ![]() | 绿色![]() ![]() |
第二组 | 甲×丙 | 绿色![]() ![]() | 绿色![]() ![]() |
A.鹦鹉乙、鹦鹉丙的基因型分别是BbZAZA和bbZaZa |
B.在自然条件下,白色雄鹦鹉的比例大于白色雌鹦鹉 |
C.第一组子代绿色雄鹦鹉和第二组子代绿色雌鹦鹉杂交,后代出现绿色鹦鹉的概率为5/8 |
D.欲通过两纯合鹦鹉杂交得到雄性全为绿色、雌性全为黄色的子代,则亲代基因组合有两种 |
组别 | 亲本果蝇 | F1果蝇的表现型 | F2果蝇的表现型及数量 | |||||
雌性 | 雄性 | 雌性 | 雄性 | 雌性 | 雄性 | |||
+ | m | + | m | |||||
Ⅰ | A | 野生型 | + | + | 762 | 242 | 757 | 239 |
Ⅱ | B | 野生型 | + | + | 312 | 101 | 301 | 105 |
Ⅲ | C | 野生型 | + | m | 114 | 104 | 111 | 102 |
Ⅳ | D | 野生型 | + | m | 160 | 151 | 155 | 149 |
♀+♂ | ♀+ ⚥ | ♂+⚥ | ⚥ |
9 | 3 | 3 | 1 |
编号 | 处理苗数 | 处理试剂 | 处理浓度(mg/L) | 两性花诱导率(%) |
1 | 10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0 |
2 | 20 | AgNO3 | 100 | 5.56 |
3 | 20 | AgNO3 | 300 | 11.11 |
4 | 20 | AgNO3 | 500 | 27.78 |
5 | 20 | GA3 | 300 | 27.78 |
6 | 20 | GA3 | 500 | 22.23 |
7 | 20 | GA3 | 700 | 5.56 |
杂交编号 | 亲本组合 | 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 | 结实率 |
① | ♀DD×♂dd | 16/158 | 10% |
② | ♀dd×♂DD | 77/154 | 50% |
③ | ♀DD×♂DD | 71/141 |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