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为培育繁殖周期快、高产人参皂苷的杂种植物,研究人员将人参和胡萝卜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并检测了原生质体密度对融合率的影响,结果如表。

原生质体密度(1:1混合)

0.5×105个/mL

2×105个/mL

5×105个/mL

10×105个/mL

融合率(%)

18.6

35.8

29.2

23.6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去壁处理获得原生质体
B.原生质体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原生质体的融合
C.融合后的原生质体经过脱分化即可发育成杂种植株
D.对杂种植株需进行生长速度和人参皂苷含量的检测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了构建可以直接利用纤维素发酵的酿酒酵母工程菌,研究人员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如图所示),并导入不能合成尿嘧啶的酵母菌。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尿嘧啶合成基因可以作为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
B.该方法需利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实现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C.扩增目的基因时应在引物的5'端添加与线性化载体两端相同的DNA序列
D.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检测酒精含量确定工程菌发酵效果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肿瘤细胞表面有大量PD-L1蛋白可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实现免疫逃逸。研究者对PD-L1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新策略进行探究。
(1)肿瘤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可____肿瘤细胞释放至胞外的凋亡小体(含有肿瘤抗原),随后将凋亡小体降解并呈递肿瘤抗原至细胞毒性T细胞使之活化,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____肿瘤细胞。
(2)S蛋白在DC中可从高尔基体运至溶酶体发挥作用。
①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WT)和S基因敲除鼠(SKO)来源的DC培养在含有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中一定时间,更换为不含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后,检测DC胞内凋亡小体数目,结果如图。

由图可知____
②进一步检测发现S KO来源DC表面的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显著____,证实S蛋白促进DC抗原呈递过程。
(3)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含量升高,TGF-β作为信息可提高细胞中糖基化酶活性。研究者进一步发现肿瘤通过TGF-β使肿瘤组织中的DC胞内S蛋白糖基化水平提高从而使其活性下降,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从选项中选择)以验证上述机制。
对照组:WT鼠注射一定量M肿瘤细胞构建荷瘤小鼠
实验组:____鼠注射与对照组等量M肿瘤细胞构建荷瘤小鼠
检测指标:____
a.TGF-β受体特异性敲除鼠
b.DC的TGF-β受体特异性敲除鼠
c.DC中S蛋白糖基化水平
d.DC表面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
(4)研究者制备靶向DC的S蛋白并将其与PD-L1抗体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对PD-L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综合上述研究结合细胞免疫过程解释联合使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是:联合使用时,____,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能力增强,进而提升清除肿瘤细胞能力。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水稻矮缩病毒(RDV)可借助叶蝉侵染水稻。研究者对三种生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
(1)RDV与水稻种间关系是____;叶蝉通过取食水稻获得水稻同化的____,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____
(2)利用携带RDV的叶蝉(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带毒水稻作为实验组;用____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将15头饥饿处理的叶蝉接入图1装置两株水稻的中心点,统计水稻上的叶蝉数量,结果如图2。

图2体现出不带毒、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分别是____
(3)研究发现,RDV感染使水稻释放两种挥发性物质E和H。将叶蝉置于图3a所示的四臂嗅觉仪的中心,其中一臂连接气味源,统计一段时间内叶蝉在四个区域停留的时间,如图3b、c。

①据图3b、c分析E、H对叶蝉的作用____
②现有无法合成E的突变体甲,无法合成H的突变体乙。利用图1装置设计实验验证“RDV通过诱导水稻产生挥发性物质影响叶蝉的取食偏好”。

组别

左侧水稻

右侧水稻

不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甲

a

a

2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甲



3

野生型

突变体乙

a

a

4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乙



请依据图3结果,预期本实验结果____(选择字母填于表内)。
a.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与右侧水稻的基本相同
b.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多于右侧水稻
c.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少于右侧水稻
(4)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会影响叶蝉嗅觉相关基因的表达。RDV对水稻和叶蝉的影响有利于RDV在水稻间____和繁殖,这是____的结果。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科学家对于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经历了无数次提出假说和科学验证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蛙的成熟红细胞制备纯净细胞膜是因为其没有细胞核和各类复杂的细胞器
B.在证明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为两层的实验中利用了磷脂分子头部的疏水性
C.罗伯特森把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结构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不能很好的解释细胞的生长等问题
D.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研究人员为进行相关探究,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基本使用过程如图所示。甲基蓝结晶使溶液呈蓝色,其对浓度的影响忽略不计。若a管溶液浓度小于b管,则蓝色液滴上浮;反之,则蓝色液滴下沉;若相等,则蓝色液滴位置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研人员的实验目的可能是比较不同植物种类叶圆片的细胞液浓度大小
B.若蓝色液滴上移,则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叶圆片细胞中细胞液的绿色变深
C.若将装置中的蔗糖溶液换成硝酸钾溶液,当叶圆片细胞质壁分离又复原时,蓝色液滴位置不变
D.若将a管中液体换成适宜浓度碳酸钠溶液,通过观察叶圆片上浮的数量可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字母代表物质),PSBS是一种类囊体膜蛋白,能感应类囊体腔内H+的浓度而被激活,激活的PSBS抑制电子在类囊体膜上的传递,最终将过量的光能转换成热能释放,防止强光对植物细胞造成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扩散经过Z蛋白时,B物质被用来合成了C物质
B.叶绿素分子中被光激发的电子,经传递到达D后生成NADPH
C.强光照通过激活膜蛋白PSBS,抑制水的光解,进而抑制电子传递和ATP的合成
D.当光反应产物积累时,会产生反馈抑制,叶片转化光能的能力下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研究发现单基因突变导致卵母细胞死亡是女性无法生育的原因之一、图甲为某不孕女性家族系谱图,图乙为家族成员一对基因的模板链部分测序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的致病机理是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添B.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Ⅱ-4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D.Ⅱ-5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内,RUNX1基因编码的一种调节靶基因转录的蛋白质a亚基第107位对应的氨基酸出现异常,下图为部分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表示基因的表达
B.甲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
C.AML患者的RUNX1基因可能在第319位插入了碱基
D.细胞甲、乙、丙的细胞器种类、DNA碱基序列、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科学家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发现尼安德特人是当今人类的近亲,在人类进化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图表示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亲缘关系比尼安德特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近
B.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为人类进化提供了胚胎学证据
C.可遗传变异为原始灵长类种群线粒体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提供了原材料
D.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就越强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