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密度(1:1混合) | 0.5×105个/mL | 2×105个/mL | 5×105个/mL | 10×105个/mL |
融合率(%) | 18.6 | 35.8 | 29.2 | 23.6 |
A.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去壁处理获得原生质体 |
B.原生质体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原生质体的融合 |
C.融合后的原生质体经过脱分化即可发育成杂种植株 |
D.对杂种植株需进行生长速度和人参皂苷含量的检测 |
A.尿嘧啶合成基因可以作为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 |
B.该方法需利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实现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
C.扩增目的基因时应在引物的5'端添加与线性化载体两端相同的DNA序列 |
D.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检测酒精含量确定工程菌发酵效果 |
组别 | 左侧水稻 | 右侧水稻 | 不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 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
1 | 野生型 | 突变体甲 | a | a |
2 | 带毒野生型 | 带毒突变体甲 | ||
3 | 野生型 | 突变体乙 | a | a |
4 | 带毒野生型 | 带毒突变体乙 |
A.利用蛙的成熟红细胞制备纯净细胞膜是因为其没有细胞核和各类复杂的细胞器 |
B.在证明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为两层的实验中利用了磷脂分子头部的疏水性 |
C.罗伯特森把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结构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不能很好的解释细胞的生长等问题 |
D.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A.科研人员的实验目的可能是比较不同植物种类叶圆片的细胞液浓度大小 |
B.若蓝色液滴上移,则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叶圆片细胞中细胞液的绿色变深 |
C.若将装置中的蔗糖溶液换成硝酸钾溶液,当叶圆片细胞质壁分离又复原时,蓝色液滴位置不变 |
D.若将a管中液体换成适宜浓度碳酸钠溶液,通过观察叶圆片上浮的数量可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A.H+扩散经过Z蛋白时,B物质被用来合成了C物质 |
B.叶绿素分子中被光激发的电子,经传递到达D后生成NADPH |
C.强光照通过激活膜蛋白PSBS,抑制水的光解,进而抑制电子传递和ATP的合成 |
D.当光反应产物积累时,会产生反馈抑制,叶片转化光能的能力下降 |
A.该病的致病机理是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添 | B.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C.Ⅱ-4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 D.Ⅱ-5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
A.图中①②③表示基因的表达 |
B.甲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 |
C.AML患者的RUNX1基因可能在第319位插入了碱基 |
D.细胞甲、乙、丙的细胞器种类、DNA碱基序列、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 |
A.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亲缘关系比尼安德特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近 |
B.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为人类进化提供了胚胎学证据 |
C.可遗传变异为原始灵长类种群线粒体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提供了原材料 |
D.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就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