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阿拉伯人对欧洲文明发展的贡献,并指出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材料一 大航海时代到来后的大西洋,孕育出了连接寒冷欧洲、亚热带、热带的西非与美洲的海洋商贸圈。这一商贸圈结合了大西洋三角贸易与批量生产商品性农作物的种植园。西欧的商人组织和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而国家给予支持……通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商路网,商品有规律地流动着,大西洋周边地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到 18 世纪中叶,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 1500 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宫崎正胜《人类文明史》、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却认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 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近代早期“大西洋商贸圈”经济发展的特点。A.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完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C.创新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 D.顺应民族革命战争需要 |
A.城市商业获得政策支持 | B.开始打破城市市坊界限 |
C.城市经济功能显著加强 | D.城市治理制度发生变化 |
首年 | 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
二年 | 学四元解、几何原木、平三角、弧三角 |
三年 | 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
四年 | 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
五年 | 开国公法、公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
A.系统学习西方 | B.着眼变法改革 |
C.践行中体育用 | D.应对千年变局 |
A.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 B.管理型劳模成为劳模主体 |
C.劳动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 D.对外开放步入制度化阶段 |
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 | B.价格革命助推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转型 |
C.西班牙错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 | D.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影响国家前途命运 |
A.确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B.力图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
C.积极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 | D.建设一体化国民动员体系 |
A.霸权主义加剧人道主义危机 | B.地缘政治利益影响外交行为 |
C.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 | D.美国是巴以冲突的幕后黑手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