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
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 |
C.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 |
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 |
届数 | 第一届 | 第二届 |
代表总人数 | 1226 | 1226 |
中共党员 | 668(占比54.5%) | 708(占比57.7%) |
民主党派 | 274(占比22.3%) | 284(占比23.2%) |
无党派 | 284(占比23.2%) | 234(占比19.1%) |
A.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
B.代表包括各党派与无党派代表 |
C.体现了社会主义多党制原则 |
D.反映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全球移民 |
B.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 |
C.中国经济不断崛起推动中国人走向世界 |
D.经济全球化冲击了民族国家意识 |
A.“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
B.“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
C.“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
D.“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A.侵犯人权剥夺信仰自由 |
B.兼顾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 |
C.反专制反教权倡导理性 |
D.加剧了法国社会的动荡 |
材料 所谓蠲免赋税,就是对按照规定应交纳的赋税实行免征。康熙年间,蠲免政策普遍实行,蠲免赋税成为常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玄烨提出“欲使民生乐土、比屋丰盈,惟当责以蠲租”。于是从第二年开始,常常“一年蠲及数省”或“一省连蠲数年”,而且对这些省份往往实行“普免”,即全部免征当年的应纳赋税钱粮,至于区域性的蠲免更为普遍。据户部统计,至康熙五十年止,全部蠲免“共计逾万万”。蠲免政策当然首先对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级有利,而对一般佃户来说,虽然也多少减轻一些负担,但由于他们无地或少地,本来就不承担赋税,蠲免轮不到他们头上。而他们主要是租种地主的土地,地主对佃户的地租并未减少。针对这种弊端,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兵科给事中高遐昌提出对佃户的蠲免问题。于是康熙帝下令“嗣后凡遇蠲免钱粮,合计分数,业主蠲免七分,佃户蠲免三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首先,小颜选择了一则材料,作为研究起点
材料一 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若不稍变成法,于洋务开用人之途,使人人皆能通晓,将来即有防海万全之策,数十年后主持乏人,亦必名存实亡,渐归颓废。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24)
接下来,小颜搜集了关于李鸿章评价的三则材料
材料二 1894年7月1日,美国《呼声晨报》记者弗兰克·卡彭特直接用“与清朝伟大政治家的对话”为题,称赞李鸿章为“当今清朝最进步的人物”,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是一个纯粹的清朝人,但也采纳了许多现代的方法”。
——摘编自汤伏祥《海外史料中的李鸿章》
材料三 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彼执政误国之枢臣,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人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四 李鸿章创办军事工业的开创阶段完全是为了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后来又把发展洋务运动作为扩张其军阀势力的手段。他所主持兴办的民用企业“具有明显的封建性和垄断性,是中国出现官僚主义雏型的开端。
——摘自董蔡时《左宗棠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A.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
B.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
C.中国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
D.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
A.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 |
B.置于特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
D.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 |
材料
![]() | 克罗伊斯金币,约公元前550年由吕底亚王国《属今土耳其地区》克洛伊斯王所铸的椭圆形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之一。在此之前,吕底亚使用形状、重量、纯度不一的块状金银作为支付媒介。 |
![]() | 亚历山大头像银币,发行于公元前305年至前281年,在亚历山大死后约40年由其部将利西马科斯铸造于土耳其,是已知最早带有领袖头像的硬币。亚历山大头像上的公羊角源自他自称是“宙斯-阿蒙神之子”。 |
![]() | 明代纸币,印有“大明通行宝钞”字样,字下方有象征皇权的龙纹,这张纸币面值一贯,原到上可兑换1000铜线,但明代宝钞发行15年后,面值一贯的宝钞只能兑换250枚铜钱。1428年,明政府废止了宝钞。 |
![]() | 八里尔银币,发行于1573年至1598年,是铸于南美波托西地区的西班牙货币,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货币。八里尔银币被西班牙用于购买亚洲的丝绸、香料、茶叶、瓷器,过量的八里尔银币的流入,在欧洲和亚洲都引发了通货膨胀。 |
——摘编自[英]尼尔·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