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认同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 B.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结成战争盟友 |
C.德国的马克思主义信奉者众多 | D.支持列宁革命以摆脱两线作战局面 |
1807年开始,普鲁士国王发布一系列土地改革法令(见表)
法令 | 内容 |
1807 年《十月敕令》 | 地产自由,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
1821年《共用地分割条例》 | 持有庄园保有地的佃户才有资格分割共用地。 |
1850年《赎买法》 | 任何农民只要缴纳相应的赎买金,即可以解除 封建义务,获得大小不等的土地产权。 |
这反映出当时普鲁士( )
A.国王独掌立法和行政权 | B.工业化进程大大加速 |
C.农村经济活力逐步释放 |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
公元前4千纪末,西亚的苏美尔语、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先后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3世纪左右,这些语言仅限于神庙祭司在祭祀、教学和学术研究时使用。这主要是因为( )
A.宗教信仰的转变 | B.军事征服的影响 |
C.统一帝国的分裂 | D.新式文字的发明 |
1950年,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正式成立。该校第一届学生中,家庭是工农成分而本人为革命工作人员或同为工农成分者109人,占总数的93.9%。在该校的示范作用下,北京陆续建立了9所高校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据此可知,此类学校( )
A.标志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建立 | B.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教育战略 |
C.体现了新生政权的阶级性质 | D.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举措 |
如表为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发展情况统计表。这反映了( )
耕地 (千公顷) | 从业人员 (千人) | 土地产值 (元/公顷) | 劳动力产值 (元/人) | |
19世纪80年代 | 63047 | 160118 | 158.37 | 62.36 |
20世纪30年代 | 93886 | 200444 | 177.25 | 83.02 |
年增长率 | 0.80 | 0.50 | 0.23 | 0.59 |
A.列强资本输出加剧 | B.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C.国家政局逐渐稳定 | D.农业发展仍未转型 |
A.法律体系不断走向完善 | B.封建礼法开始实现融合 |
C.周礼成为刑法根本原则 | D.以礼入法成为治国理念 |
A.社会稳定是施政的重要考量 | B.改变了以法为教的治国方针 |
C.尝试采用外儒内法统治策略 | D.维护纲常伦纪是其立国根基 |
A.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 | B.加强了中央集权 |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D.加强了君主专制 |
A.选官模式趋于公平 | B.阶级矛盾较为尖锐 |
C.民族歧视观念浓厚 | D.富商政治地位提升 |
A.商鞅变法的彻底 | B.政策和策略的合理性 |
C.李斯的雄才大略 | D.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