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持续增强,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实、供应充裕、市场稳定。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390亿斤,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贡献。粮食是生存之道、发展之道、稳定之道,关系到国家安危、人民福祉和国际格局。
在经济全球化今天,有人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国外买到粮食,没有必要费大力气发展国内粮食生产;也有人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意味着今后所有农产品都要由国内供给。
就上述两种观点,谈谈我国应如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起步阶段,我国就推出了以传统汽车燃油税收入补贴新能源汽车的制度,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4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332.4万台,同比增长81.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自立品牌的多家车企在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转变了以往在合资合作中只提供资金、员工和场地的被动角色,并充分利用多双边合作机制与平台,巩固并扩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际标准和法规协调工作成果。我国新能源汽车还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提供了绿色出行保障。
根据图表,概括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状况。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未来之城,未来已来。2022年是河北雄安新区成立五周年。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雄安新区实地考察,为千年大计掌舵领航,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五年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坚持前瞻性、引领性,从城市治理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到打造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态,绿色智慧的雄安新区正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样板。
材料二 构建改革开放新的体制机制,是河北雄安新区的生命基因。根据雄安新区实际情况和特点,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启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业务试点,完成首笔碳排放权跨境交易,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锚定“开放发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努力打造层次更高、领域更广、辐射更强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材料三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建设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指示精神,河北省文物部门全面推进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南阳遗址、白洋淀、燕南长城等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构建了雄安新区千年历史文化时空框架,讲述了历史文化遗存背后的“雄安故事”,增强了雄安新区人民的文化自信,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文物考古的社会效益、公众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阐明雄安新区是怎样实现从规划蓝图到现实样板的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