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抵制全球化以保护民族文化的传统 |
B.逆全球化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C.当代文化发展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弘扬本土文化 |
D.全盘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基本价值取向 |
材料 1602年,传教士利玛窦携带地理学家奥特里乌斯绘制的欧洲地图来华,太仆寺少卿李之藻等人提供了长江、黄河、长城等详细的明朝地理资料,并与利玛窦协作绘成现存最早的中文彩绘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以木版刻印出版。此图按万历皇帝授意,以中国版图为中心,展现了世界整体的轮廓。依据经纬度绘制椭圆横版地图,全图标注世界1114个地名,绘有五大洲(当时澳洲还未被发现)、四大洋,附注各国地理志异,绘有风俗禽兽,四方各置“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月食图”等。1608年,万历皇帝下令临摹12份传世,原本随葬明定陵。至晚明,该图已被官员、士人当做奇巧之物。清代士大夫质疑大西洋“荒渺莫考”,认为“夫人顶天立地……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无人着意于此图的技法和价值。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皇帝派姚莹询问中英、中俄之间的距离、方位时,《坤舆万国全图》就藏在深宫之中。2014年,地理学家郝晓光绘制的竖版世界地图公开出版发行,克服了传统横版地图不适合表达南北半球地理关系的缺陷,用多元和多角度的方式,全面客观展现世界的地理关系。同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欧期间,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赠送的礼物,正是奥特里乌斯绘制的地图。此时,欧美也开始采用郝晓光竖版地图,并纷纷效仿绘制。从利玛窦到郝晓光,“西方—东方”“东方—西方”的轮回走了400多年。
——摘编自黄时鉴、龚缨晏《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的背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2—1823年,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革命。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它们(美洲地区)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是不可能的”。同时指出美国对欧洲的政策是“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不对任何国家所加于我的损害妥协”。这就是著名的“门罗宣言”。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等
材料二 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谈及美国对亚洲“友邦”的政策时说:“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这被称为“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进一步指出:“美国仍将参与盟国与友邦的防卫和发展。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为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设想和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策、承担全部防务责任。”为此他提出将“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作为新的“和平战略”的三大支柱。1971年7月,尼克松在讲话中认为世界存在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美国不再处于完全占支配的地位,必须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这些都扩充了“尼克松主义”的内涵。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门罗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A.近代科学体系形成 | B.牛顿力学得到普遍认同 |
C.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 D.科学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
史料 | 出处 |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 《史记·项羽本纪》 |
A.焚书事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 | B.秦始皇并未下令焚烧书籍 |
C.秦末战争可能加剧文献损毁 | D.焚书事件造成了文化断层 |
材料一 我国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只是那时还处在萌芽时期。典当业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杭城风俗……且如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巾装着,皆有等差。……质库(当铺)掌事,襄巾着皂衫角带。”《澹庵集》中记录到:四川僧人宝觉图迟大师在修茸寺院后,“又以钱二十万为所谓长生钱”……由此可见,在宋代官办和民办当铺已经颜为发达的情况下,寺院的当铺经营活动也十分活跃。在宋代,能到当铺进行抵押的物品,除一般的金银珠玉外,有时甚至包括奴婢、牛马等,劳动人民也以生活用品作抵押,并出现以谷物抵押换钱的“谷典”。
——摘编自《中国古代金融与商业》
材料二 北京典当业,乃旧式商店之典型,为各业冠,惟自逊清末叶迄今,典当业日趋衰落……按光绪庚子以前,统计北京当业共210余家,迨民国元年壬子兵变以后,则一落为170余家,……目下全市仅存有87家……考其衰落原因,可分为数端……光绪二十三年,户部以当商取利较厚,税额犹轻,因奏准自是年起,每年当税每家自五两增至五十两。迨民国三年,财政部以典当为大宗营业,又有厘订当税,加重征收之举、较昔加倍。……北京典当,率以十八个月为满期,盖当物在未满期以前,典当又不能自由处分也……典当期满,货物积压至5、6月,向来值在数千元者,今值数百元而已。……故时至今日,典当业实有从速改善之必要。
——摘编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北京典当业之概况》(1940年7月)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典当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期段 | 铜礼器 | 其他铜器 | 玉石器 |
一期 | 无 | 刀 | 绿松石牌 |
二期 | 无 | 铜铃 | 龙形器、柄形器 |
三期 | 铜爵 | 铜铃、兽面牌饰 | 璋、钺、圭 |
四期 | 爵、盉、鼎等 | 戈、钺、斧、圆牌等 | 戈、刀、壁、钺、圭、石磐等 |
A.民营手工业规模扩大化 | B.青铜冶炼占据主导地位 |
C.早期政治文明有所发展 | D.早期礼乐制度渐趋成熟 |
A.说明了多种经营方式的普及 | B.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
C.体现了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 D.受到了税制改革的影响 |
A.官员财政自主性的提升 | B.冶铁技术有了重大改进 |
C.政府调整了矿冶业经营结构 | D.民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
A.保密意识和技术有待提高 | B.泄密导致清政府战争失败 |
C.电报传递消息的弊大于利 | D.日本不择手段地窃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