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人民生活保障建设。1948年,东北行政区委员会颁布的《东北公营企业暂行劳动保险条例》是我国在较大区域内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解放后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积累经验并奠定了基础。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一位得知此消息的职工说:“社会主义好,生、老、病、死有劳保。”到195211月底,全国实行《劳保条例》的企业达2860家,职工320万人。1953年,政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改的决定》。1956年,全国实行《劳保条例》的职工达到1600万,比1953年增加了近4倍,签订了集体合同的职工有700万人,比1953年增加了10倍,合计共有2300多万职工享受了《劳保条例》规定的不同保险待遇。至此,享受劳动保险的职工占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职工总数的94%。1956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

(1)根据材料,概括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取得历史成就的背景。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D.发展庄园经济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
A.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B.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
C.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D.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托马斯纳斯特《总统的就职演说》(1861年3月23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中的总统名称及演讲的主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统“漫画”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各自的寓意。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2年,在华英国人提出在上海外滩筑堤并建造外滩公园。时人便将外滩公园释以“公家花园”四字,并提议向社会募捐筹修建之资,而非向西方借贷,以免花园落成后“将禁华人入内游玩,以示结清严密之关防”。然而公园落成后,华人仍不免受到排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进一步向西方列强开放,全国各地外国商人开始提请建造“公众花园”。清朝末年,清廷派出考察团对西方各国社会进行实地体验考察后,发现城市中均大量建有公园等公共设施,于是将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视为西方列国强盛的原因之一。受此启发,各省督抚纷纷开始重视创办公园,并寄希望于公园的建设能够“开各人智识”。社会舆论也将公园视为强盛国家必不可少的公共场所。1917年,有文章指出,中央公园开放之后,一年四季,不仅“春秋佳日,士女如云”,即便“日暮天寒”,园中仍旧游人“往来如织”。公园如此受到市民的喜爱,可见此处“必有于心理上受无穷之感化,于身理上受无形之利益,而不自知者。”

——摘编自胡蝶《从清末民初公园论看近代中国“公共”意识的建立(18701920)》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公园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园发展的意义。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前期军中号令都使用鲜卑语,汉族官员或习鲜卑语,或置译令史。但彼时文书则多用汉文(鲜卑很可能没有文字),太武帝遣使至嘎仙洞祭拜先人,也使用汉文书写铭文。随着越来越多汉人进入北魏政权,鲜汉官员言语沟通、文书用语与口头用语的差异等问题愈加凸显,不仅行政效率受到较大制约,也易导致鲜汉官员分化对垒。孝文帝迁洛后,下令“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以汉语作为通行语言,原以汉字表音、多有缀语的鲜卑姓也由此改为汉姓,这一措施由上层逐步下及庶民。孝文帝迁洛后鲜卑贵族交游雅集、吟咏谈玄的风气,正是以汉语的使用与普及为基础。

——摘编自徐成《北朝制度革新为隋唐大一统创造条件》

材料二 11世纪,苏格兰王室就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至14世纪,具有北方口音的英语已经在苏格兰南部和东部几乎替代了苏格兰人的传统语言盖尔语。亨利八世于1536年颁行的将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的《统一法案》特别强调,王国各级司法官员须保证在各级各类法庭中使用英语。到了17世纪初,作为英格兰与苏格兰共同的君主,英王詹姆斯一世(苏格兰称詹姆斯六世)采取的政策也是用英语把两个王国联合起来,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便是翻译出版钦定版英文《圣经》,并下令通行于两国的所有教堂,开启了以共同语言构建不列颠宗教共同体的历程。这使得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皆以新教徒这一共同身份与法国等欧陆国家加以区分。

——摘编自张炜《英语与近代不列颠国家的身份认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和中世纪前后的英国在推行共同语言上的相似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同语言对于国家(政权)建设的意义。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表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年指数为100)。对此如表理解准确的是(     
年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
1913100100100100
1946252.147.879.7155.6
1973679.4314.3561.91736.9
1983840.7349.6658.22438.3
19961190.3468.9908.73702.8
(注:德国指数在分裂期间指联邦德国)
A.各国政策调整促进经济发展B.冷战没有影响经济发展
C.日本经济总量跃居各国首位D.英国经济基础最为薄弱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7至18世纪,英国的治安法官通过厘定工资表详细规定农业工人、工匠、仆人等劳工的最高或最低工资标准。据统计,英国在1650—1659年由治安法官颁布的厘定工资表数量为97份,1700—1760年间每十年中厘定工资表的平均数量是71份,1760—1800年间每十年中厘定工资表的平均数量是24份。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主义学说影响B.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社会保障体系破坏D.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世纪诸多日耳曼法典规定,封君巡游封臣的辖地,封臣有义务款待,但封臣一年款待封君的次数、封君一次停留的时间长度、封君随从人员和马匹的数量以及伙食的标准,都有协议规定。这表明在封君封臣制度下(     
A.欧洲封建集权统治有所加强B.契约关系是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C.贵族阶层重视行为道德规范D.不同领地间商业贸易交流较频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