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
B.亲本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且比例为1:2 |
C.F1植株中纯合子占5/6 |
D.A基因连续复制3次共需嘌呤脱氧核苷酸7000个 |
A.植株W获得抗虫和抗除草剂变异性状,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
B.若4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0 |
C.若有的子细胞不含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过基因重组 |
D.若4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过20个四分体 |
亲本 | 黑身小翅♀×黑身长翅♂ | |
子一代 | ♀ | 黑身长翅:灰身残翅=2:1 |
♂ | 黑身小翅:灰身残翅=2:1 |
A.①号个体23Kb的DNA条带中一定含有正常PH基因 |
B.②号个体23Kb的DNA条带中一定含有正常PH基因 |
C.推测④号个体一定不是苯丙酮尿症患者 |
D.④号个体为PH基因杂合体的概率为1/2 |
杂交组合 | 父本 | 母本 |
|
Ⅰ | 品系甲 | 暗红眼∶白眼 | |
Ⅱ | 品系甲 | 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 |
有眼裂翅 | 有眼正常翅 | 无眼裂翅 | 无眼正常翅 | |
雌性个体(只) | 181 | 0 | 62 | 0 |
雄性个体(只) | 89 | 92 | 31 | 0 |
染色体组成 | XXY | XYY | XO(仅含一条性染色体) | YO(仅含一条性染色体) | X_X_X | YY |
性状 | 雌性可育 | 雄性可育 | 雄性不育 | 致死 | 致死 | 致死 |
组别 | 亲本 | 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 | F2 |
组1 | 黄×黄 | 全黄 | 黄:褐:黑=52:3:9 |
组2 | 黄×黑 | 全黄 | 黄:黑=13:3 |
组3 | 黑×褐 | 全黑 | 黑:褐=3:1 |
组别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
实验组 | 抗体甲 |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 ① | 无细胞融合 |
抗体乙 | 部分细胞融合 | |||
抗体丙 | 部分细胞融合 | |||
对照组1 | 不加抗体 | ② | 表达鼠受体D的细胞 | 无细胞融合 |
对照组2 | 抗体丁 |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 ③ | 部分细胞融合 |
对照组3 | ④ |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 表达人受体D的细胞 | 部分细胞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