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某植物红花和白花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假设A基因含1000个碱基对,含300个胞嘧啶。让多个红花的亲本植株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1(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致死情况)。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B.亲本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且比例为1:2
C.F1植株中纯合子占5/6
D.A基因连续复制3次共需嘌呤脱氧核苷酸7000个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A和抗除草剂基因B成功导入植株W(2n=40)的染色体组中。植株W自交,子代中既不抗虫也不抗除草剂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16。取植株W 某部位的一个细胞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产生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基因A和基因B(基因A、基因B均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株W获得抗虫和抗除草剂变异性状,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若4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0
C.若有的子细胞不含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过基因重组
D.若4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过20个四分体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小翅和残翅,其遗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与a(如图所示位于I号染色体上)、H与h控制。基因A和H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为长翅,基因A存在且基因H不存在时个体表现为小翅,基因A不存在时个体表现为残翅。果蝇的体色有黑身(D)和灰身(d),基因型为DD的胚胎致死。现有黑身小翅雌果蝇和黑身长翅雄果蝇杂交,结果如下表:

亲本

黑身小翅♀×黑身长翅♂

子一代

黑身长翅:灰身残翅=2:1

黑身小翅:灰身残翅=2:1


(1)根据杂交结果分析可推出H、h位于________(常/X)染色体上,该果蝇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X染色体。
(2)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一代中的残翅全部为灰身,长翅和小翅全部为黑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子一代雌果蝇与亲本雄果蝇杂交,后代中小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苯丙酮尿症是由PH基因编码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异常引起的一种遗传病。已知人群中染色体上PH基因两侧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两种形式(图1)。一对夫妻婚后生育了一个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孩子,②号个体再次怀孕(图2)。为确定胎儿是否正常,需要进行产前诊断,提取该家庭所有成员的DNA经MspⅠ酶切后进行电泳分离,并利用荧光标记的PH基因片段与酶切片段杂交,得到DNA条带分布情况如图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号个体23Kb的DNA条带中一定含有正常PH基因
B.②号个体23Kb的DNA条带中一定含有正常PH基因
C.推测④号个体一定不是苯丙酮尿症患者
D.④号个体为PH基因杂合体的概率为1/2
类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暗红色源自于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叠加。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合成分别受B/b、N/n基因的控制。
(1)品系甲为一种棕色素与朱红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眼纯合突变体。
①研究人员用品系甲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均为暗红眼。推测控制眼色色素合成的两对基因均位于__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品系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②进一步将个体与品系甲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父本

母本

表现型及比例

品系甲

暗红眼∶白眼

品系甲

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


根据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组合Ⅰ与组合Ⅱ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多次重复上述杂交组合Ⅰ时,发现极少数实验中所得全为暗红眼,而重复杂交组合Ⅱ,所得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变。初步推测有个别雄蝇所产生的携带____________基因的精子不育,这种雄蝇被称为雄蝇T。
(3)野生型果蝇及品系甲均为基因纯合子,研究人员发现雄蝇T的一个基因突变为SD基因,SD基因编码G蛋白,G蛋白可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导致精子不育。
①据此判断SD基因相对于基因为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②研究人员将雄蝇T与品系甲杂交,选取子代中的雄果蝇与品系甲雌果蝇杂交,所得后代全为暗红眼,由此推测SD基因与B/b、N/n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
③进一步用射线照射雄蝇T,得到一只变异的雄蝇X,两者体内部分染色体及等位基因(SD、)如下图所示。将X与品系甲的雌果蝇杂交,所得子代全为雌果蝇,且暗红眼与白眼比例约为1∶1.据此推测,精子不育现象与染色体上一段DNA序列r有关(其在同源染色上相同位置对应的序列记为R),请在雄蝇X的图中标注序列r和序列R可能的位置____________

(4)在雄蝇T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可检测到蛋白G,且次级精母细胞数目与普通雄蝇无显著差异。推测雄蝇T特定类型精子不育的机理是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昆虫的有眼与无眼、正常翅与裂翅分别由基因D/d、F/f控制(其中只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某种基因型个体存在胚胎致死现象(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为研究其遗传机制,选取对有眼裂翅雌雄果蝇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数量见下表:

有眼裂翅

有眼正常翅

无眼裂翅

无眼正常翅

雌性个体(只)

181

0

62

0

雄性个体(只)

89

92

31

0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是__________基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胚胎致死。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1中的有眼裂翅雄性个体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若将F1有眼个体混合培养,让它们随机交配,则后代成活个体中,有眼正常翅雌性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所得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各种纯合品系昆虫,请你利用这些纯系昆虫品种进行实验,验证上述胚胎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是否成立。(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论即可)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因此在_____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_____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传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下图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下图2。

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______发育而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紫粒基因型为______,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

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______
(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______﹔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2)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通过大量观察发现,白眼雌果蝇(XwXw)和红眼雄果蝇(XWY)杂交产生的子代中,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状的关系见下表:
染色体组成XXYXYYXO(仅含一条性染色体)YO(仅含一条性染色体)X_X_XYY
性状雌性可育雄性可育雄性不育致死致死致死

他将此现象解释为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2000—3000个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产生了性染色体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产生了红眼雄果蝇或白眼雌果蝇,验证此解释最快速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已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分别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现有一纯合灰身三体果蝇,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该野生型果蝇能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Ⅳ号染色体中的两条分别移向两极,第三条随机移向一极,产生的配子均可育,现为验证控制灰身和黑身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第Ⅳ号染色体上,用该果蝇与黑身雄蝇进行杂交得F1,F1个体间自由交配,统计F2表现型及数量比。

①若出现灰身:黑身=_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第Ⅳ号染色体上;
②若出现灰身:黑身=_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在第Ⅳ号染色体上。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B、D基因与毛色形成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现有黄色、褐色、黑色雌雄个体若干(均为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亲本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
组1黄×黄全黄黄:褐:黑=52:3:9
组2黄×黑全黄黄:黑=13:3
组3黑×褐全黑黑:褐=3:1

(1)由组1判断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定律。组1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2的子二代黄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在组3的F1中出现了一只黄色个体,已知该个体表型的改变是由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现用实验加以验证,将该个体与组3亲本中毛色为___________色的个体杂交,推测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3)综上可知,该动物的毛色与基因并不是简单的___________关系。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进而控制性状,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动物的毛色。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引起人体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甚至造成死亡。科研人员为研制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进行了系列研究。
(1)该病毒主要通过其表面囊膜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D结合来感染宿主细胞。如图1所示,S1与受体D结合后导致S1和S2分离,S2的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通过S2蛋白的_________改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发生膜融合过程。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_________等为原料合成大分子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扩散并侵染健康细胞。

(2)R是该病毒的S1上与受体D结合的部分。科研人员用从康复者体内筛选出的三种抗体甲、乙、丙进行实验,研究它们与R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另用抗体丁作为对照抗体。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结果如图3。在实验过程中将______作为抗原固定,分别将______加入反应体系,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能与待检抗体结合,携带的酶可使底物反应显色),其后加入底物显色,检测相应的吸光值(颜色越深吸光值越高)。

该实验中抗体丁可以作为对照抗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有一种更快速的传播方式。当被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囊膜蛋白与健康细胞表面的受体D结合后,膜发生融合实现病毒的转移。为了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病毒在被感染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传播,科研人员展开研究。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实验处理,完成实验方案。(注:鼠受体D与人受体D存在序列和结构上的差异)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实验组

抗体甲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____________

无细胞融合

抗体乙

部分细胞融合

抗体丙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1

不加抗体

____________

表达鼠受体D的细胞

无细胞融合

对照组2

抗体丁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____________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3

_______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表达人受体D的细胞

部分细胞融合


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抗体中,甲可以阻断病毒通过细胞融合的途径进行传播,乙和丙效果不明显。
(4)科研人员进一步利用多种方法深入研究了三种抗体与R结合的区域,实验结果表明,甲与乙结合R上不同的区域,甲与丙结合R的区域部分重叠。综合以上系列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将____________两种抗体联合使用会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如果希望用联合抗体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__________(写出一个方面即可)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