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在垄断资本急剧发展的同时,美国的小企业也一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1947年,全国小企业的数量约为806万家,1980年进一步上升到1620万家。小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占到40%—50%。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
A.自由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
B.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的新变化
C.国家政权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D.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实行君主直辖化即禁卫军化——他通过兵部选任军府将领,不再由一家一姓所世袭。同时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隋文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打击门阀士族B.保证充足兵源C.确保财政收入D.强化户籍管理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说:“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意在说明(     
A.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B.顽固势力太大导致变法失败
C.除旧与布新必须用力相等D.变法中反封建主义力度欠缺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士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取税粮的制度。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与东吴政权相始终。东吴的屯田(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表是近代以来钟表的演变历程,表格内容表明
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的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20世纪50年代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指导制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一秒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A.社会发展影响时间观念B.计时精确便利生产劳动
C.钟表进步丰富社会生活D.科技进步推动钟表革新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931年,苏联设立外宾商店,最初是为外国人提供服务的场所;后来商店对苏联民众开放,民众可使用外汇或其他有价值的物品来换取他们生存所需的粮食和生活物品。1933年,外宾商店物品价值相当于当年苏联工业进口额的1/3。这一做法意在(     
A.缓解经济大危机冲击B.弥补计划经济不足
C.拓展工业化资本来源D.打破西方经济封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的“中国”   

先秦“唯王初迁,宅于成周(洛阳)……宅兹中国,自之乂(yi:治理)民”。

——西周《何尊》

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史记》

魏晋南北朝时朝廷遣使诣(慕容)儁,儁谓使者曰:“汝还白汝天子,我承人之乏,为中国所推,已为帝矣。”

——《晋书》

唐朝所以为中国者,以礼仪也。所谓夷狄者,无礼仪也。岂系于地哉?

——《东晋元魏正闰论》

元朝诸下海使、臣及舶商,辄以中国生口、宝货、戎器、马匹遗诸外番者,从廉访司察之

——《元史》

清朝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雍正

——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

古代“中国”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古代“中国”的内涵,并予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现代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近代早期的英国农村早已被纳入英国的市场网络体系之中,它不仅为城市及其居民提供粮食,也是英国国内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而国内市场正是发展中的英国工业首要的销售场所。”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     
A.产业革命的动力B.圈地运动的局限性
C.市场统一的作用D.自由主义的优越性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是最先在中国发扬德、智、体三育并重的维新人士,他很看重体育,认为“今者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较系统全面地提出了各级学校体育应有的措施。梁启超认为要使国家富强,“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他也认为“尚武”是新国民的特性之一,因此他非常重视尚武精神和学校体育。这些思想对于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王子琪《中外学校体育发展史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卢梭对古典主义教育残害人的心智发展深恶痛绝,他认为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他继承洛克体育教育应遵循“顺应自然与理性约束的原则”的思想,以自然状态为标准开展体育教育活动,他选择设定乡村为儿童成长环境,因为乡村的自然环境更接近自然状态。他将“身体——感官教育”作为儿童教育重点,强调教育者必须注重儿童的身体锻炼,主张遵循儿童的自然天赋和自然意志训练官能。卢梭站在社会意义视角,认为体育教育要磨炼人的意志品格,以此抵制过剩体力带来的妄动,抵御邪念的无限发展,最大程度上保持人类“生理”与“道德”上的孤独,成为身心健全的人。

——摘编自吴永全、陆小聪《扭曲的身体与自然的体育——卢梭体育教育观的整体面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体育教育思想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体育教育观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