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把维护国家安全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 B.调整战略快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C.支持欧洲工人运动来缓和国际矛盾 | D.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生产来应对危机 |
A.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传统国际秩序 | B.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方向 |
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 | D.战争引发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
A.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 |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
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 | 1956年 | 1957年 | |
工业总产值 | 343.3 | 703.6 | 783.9 |
农业总产值 | 483.9 | 582.9 | 604.0 |
工农业总产值 | 827.2 | 1286.5 | 1387.9 |
材料二
——摘自 《伟大的十年》
对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现象予以阐释。项目 | 1978年 | 1985年 | 1990年 | |
农业结构 | 种植业 | 79.3 | 69.3 | 64.7 |
牧业 | 15.5 | 22.1 | 25.8 | |
林业 | 3.6 | 5.2 | 4.3 | |
渔业 | 1.6 | 3.5 | 5.4 | |
种植业结构 | 粮食作物 | 80.4 | 75.8 | 76.5 |
经济作物 | 9.6 | 15.6 | 14.4 |
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 | B.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 |
C.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 |
材料 “建设主义”
之集体 | 之个体 |
1911年《留美学生年报》创刊号介绍美国留学界情:形,强调"建设主义"是留美学界之一大特色。所谓"建设主义"有三重意涵:其一,留学生多修实用之学;其二,美国为"大建设之国",建设精神处处可见,在此留学不能不受此影响;其三,中国即将步入建设时代,铁路开矿政治法律,莫非建设事业。 据1911年留美学界之专业统计 一、选修人数25人以上 通常大学科50人,铁路工程50人,农业38人,科学34人,矿业27 二、选修人数-15—25人 商业:23人,机器工程23人,化学工程19人,电学工程15人,理财15) 三、选修人数5—15人 法律12人,政治11人,教育10人,化学9人,医学6人,语言6人 四、选修人数1—5人 神学4人,哲学3人,音乐2人,牙医1人,森林1人,建筑1人 ——据朱庭祺《美国留学界》 | (1911年初到美国留学的胡适给好友写信道)弟初习农后以本年所习大干属文学,且自视性与之近,有改习arts(文科)之意,今则立定志向,不再复易矣。其故盖以弟若改科,必专习古文字,然此是小技,非今日之急。……“文学救国”今非其时,故不欲为。 ——《胡适许怡荪通信集》 (1917年胡适在归国日记中感叹)吾数月以来,但安排归去后之建设事业,以为破坏事业已粗粗就绪,可不须吾与闻矣。何意日来国中警电纷至,南北之纷争已成事实。时势似不许我归来作建设事。——《胡适日记全编》 |
时间 | 太傅名 | 个人出身或素养 | 任职国 |
文景 | 辕固 | 儒者 | 清河 |
武帝 | 夏侯始昌 | 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 | 昌邑 |
宣帝 | 庆普 | 儒生 | 东平 |
A.推动儒学传播 | B.巩固国家统一 | C.完善官僚制度 | D.强化地方治理 |
A.![]() | B.![]() |
C.![]() | D.![]() |
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
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
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
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
金银的流通
材料一 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材料二 16—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表
国别 年代 | 中国 | 英国 | 西班牙 |
1534 | 1:6.363 | 1:11.5 | 1:12 |
1596 | 1:7.50 | 1:11.90 | 1:12.12 |
1622 | 1:8.00 | 1:12.50 | 1:13.13 |
1677 | 1:9.00 | 1:15.36 | |
1741—1750 | 1:11.77 | 1:14.93 | |
1791—1800 | 1:15.40 | 1:15.42 |
材料三 由于大批金银财宝源源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致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这使西班牙工业处于严重不利地位,因为其产品过于昂贵,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先是荷兰人,接着是英国人,控制了同西、葡两国殖民地的大部分运输业。西北欧人不久还供应了巴西和西属美洲所进口的制成品的90%以及利比亚半岛本身所消费的大部分制成品。最终的结果从当时一位西班牙人的以下这番抱怨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西班牙人在经过漫长而危险的长期航行之后从西印度群岛运来的一切,他们以鲜血和努力获得的一切,外国人轻易、舒适地夺走了,运回自己的祖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向中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