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步骤Ⅰ中加入![]() ![]() ![]() |
B.步骤Ⅱ控制温度在10℃以下的主要原因是防止![]() ![]() |
C.步骤Ⅲ中一系列的操作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选项 | 分子式 | 限制条件(不考虑立体异构) | 数目 |
A | 含2个甲基 | 3 | |
B | 与苯互为同系物 | 4 | |
C | 能与金属钠反应 | 8 | |
D | 可被空气中的 | 4 |
A.A | B.B | C.C | D.D |
A. ![]() |
B.![]() |
C.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 |
D.已知![]() ![]() ![]() ![]()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证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 |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将反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
B | 检验卤代烃中卤原子的种类 |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取冷却后反应液滴加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
C | 验证乙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 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
D | 验证苯和液溴在FeBr3的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 | 将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先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再通入AgNO3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
A.A | B.B | C.C | D.D |
A.邻二氮菲的一氯代物有4种 |
B.邻二氮菲的熔点主要取决于所含化学键的键能 |
C.邻二氮菲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杂化方式相同 |
D.用邻二氮菲测定![]() |
A.制备乙二醇总反应为![]() |
B.H+进攻环氧乙烷中的氧原子是因为碳氧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氧 |
C.X的结构简式为![]() |
D.二甘醇的分子式是C4H10O3 |
A.H2[PtCl2(OH)4]具有很强的碱性 |
B.3种含铂化合物的配位数均为6 |
C.3种含铂化合物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
D.3种含铂配合物中Pt的化合价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