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和乙杂交所得的F1,可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
B.若丙1染色体片段缺失,其自交后代出现不抗矮黄病植株,则基因B位于I染色体上 |
C.乙与丙杂交得到的F1,其F1的花粉经植物组培和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得到的F2都为纯合子 |
D.若甲与丙杂交,F1中的1号三体与乙杂交F2中抗矮黄病:不抗矮黄病=5:1,则基因B位于Ⅱ染色体上 |
亲本组合 | F1株数 | F2株数 | ||||
紫色叶 | 绿色叶 | 紫色叶 | 绿色叶 | |||
①紫色叶×绿色叶 | 121 | 0 | 451 | 30 | ||
②紫色叶×绿色叶 | 89 | 0 | 242 | 81 |
组别 | 杂交亲本 | 子一代(F1) |
① | 有色种子植株×BBmmrr | 全为无色种子 |
② | 有色种子植株×bbmmRR | 25%的有色种子 |
③ | 有色种子植株×bbMMMrr | 25%的有色种子 |
A.甲类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乙类变异为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易位 |
B.乙减数分裂产生2种花粉,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有4个a基因 |
C.乙的自交后代中,F2植株矮化程度数量比为3∶2∶3 |
D.将丙与甲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若F2中正常∶矮化=1∶1,则基因a、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
A.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橙花性状的基因型有4种 |
B.突变体①可以产生8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
C.若子代中黄色∶橙色=1∶4, 则其为突变体② |
D.等位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
A.形成 X^X 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
B.染色体组成为 X^XX、YY 的果蝇胚胎致死 |
C.在并联 X 保持系中,亲本雄果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雌果蝇 |
D.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果蝇 X 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
A.若图甲表示雄果蝇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体细胞中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
B.对图乙代表的生物测交,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4 |
C.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DNA数均为8条 |
D.图丁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