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材料 针对科举中及第进士地域性失衡的情况,司马光上书《贡院乞逐路取人状》,提出将省试的录取名额划分到各“路”中,各路按照“十人取一人,少于五则不取”的规则进行录取。同时在礼部会试中合并诗赋、策论两科目以录取人才。然而司马光的上书遭到参知政事欧阳修的强烈反对。
欧阳修指出,选才应该“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唯才是择”。西北士子偏好经文义理,在明经科中更为拔萃,这也弥补了进士科中录取少的情况。逐路取人在录取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势必会黜落更多真才实学的南方士子,这是对“天下至公”理念的违背。
——摘编自贾树硕《从司马光与欧阳修的科举论争看北宋科举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司马光与欧阳修的观点。A.标志着苏联模式正式确立 | B.说明苏联经济政策已出现新的变化 |
C.导致苏联新经济政策被直接废除 | D.暗示国内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
A.公民大会职能名存实亡 |
B.专制独裁统治已经确立 |
C.贵族寡头政治色彩浓厚 |
D.深受希腊政治文化影响 |
王国 | 说明 | 削夺封地 | 时间 | 归属 |
赵 | 刘邦之子刘友封地 | 常山郡 | 高后元年 | 立惠帝子为常山王 |
齐 | 刘邦之孙刘襄封地 | 济南郡 | 高后元年 | 立吕台为吕王 |
楚 | 刘邦之弟刘交封地 | 薛郡 | 高后六年 | 立张偃为鲁王 |
齐 | 刘邦之孙刘襄封地 | 琅琊郡 | 高后七年 | 立刘泽为琅琊王 |
梁 | 刘邦之子刘恢封地 | 全境 | 高后七年 | 徙吕产为梁王 |
燕 | 刘邦之子刘建封地 | 全境 | 高后八年 | 立吕通为燕王 |
A.君主专制得到有效加强 | B.王国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
C.有力巩固了汉朝的统治 | 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 |
A.满足了现代化建设需要 | B.有利于国家战略的实现 |
C.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活力 | D.得益于教育体系的成熟 |
A.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 | B.“厚往薄来”损害经济利益 |
C.“协和万邦”的友好外交 | D.实行“海禁”维护海防安全 |
材料 “一人一票大众民主”制度的目标是实现人在政治上的平等。但这里有几个没有说出来的假设:一、所有人(公民)在智力和理性上是平等的;二、所有人在财富、时间、信息收集能力等方面是平等的;三、所有人有能力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来作出理性的决策;四、他们所作出的理性决策既符合每一个人的私人利益,也符合他们所处社会的公共利益。这些假设尽管具有高度的道德感,但在实际上并不存在。没有一个社会的人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平等的。即使经济、社会等其他所有方面都是平等的,人们在智力上也是有差异的。
——郑永年《西方民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材料反映了郑永年先生对民主制度的认识,对此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论从史出,表述清晰。)全球发展的整体性只体现在真正普适于所有社会的三大过程当中,即人口增长、技术的进步与传播、不同社会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伴随这三大过程,人类进入了地球上几乎所有可以居住的地区,组成了成千上万个具有独立文化系统的社会,彼此之间形成大小不一的经济或文化交流网络;在网络中各地的自然物种互相传播,各种新技术、新观念和新信仰互相交流。全球史学者通过描述这三大过程,为在全球化时代重新认识本土文化价值的各民族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
——刘新成《什么是全球史》
材料提供了全球化过程中的诸多思考,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小彬同学在观看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后对唐代玻璃器皿产生了兴趣,开始了相关史料探究。
步骤一 小彬同学在博物馆中看到以下一些出土的玻璃器皿。
何家村窖藏出土 | 法门寺塔出土 | 法门寺出土 | 新疆博物馆藏 |
步骤二
史料 | 史料 来源 | 史料 类型 | 史料 信息 | 结论 |
唐何家村窖藏出图土 | ① | 呈淡黄色,口径14.1、高9.8厘米;经过现代科学技术测试,结果显示其化学成分是中亚玻璃的典型器。 | 异国情调的凸环纹玻璃碗是从伊朗高原输入的萨珊玻璃器。 | |
“窗户之丽者,有琉璃之制焉,洞澈而光凝秋水,虚明而色混晴烟。 | (唐)王棨《琉璃窗赋》 | 文献史料 | ② | 玻璃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
“劫国(今阿富汗),唐武德二年,遣使贡宝带、金锁甲、玻璃水精杯各一;玻璃四百九十枚,大者如枣,小者如酸枣。” |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 史料 类型 | 阿富汗遣使朝贡,携带玻璃数量较多,种类多样。 | ③ |
步骤三 为了进一步地探究这些玻璃器皿的来源,小彬同学又收集到了如下一组材料;
(罗马帝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琥珀、琉璃。……
——《后汉书.西域传》
蜀宾(今阿富汗),武德二年,遣使贡宝带、金锁、水精盏、颇黎(玻璃)状若酸枣。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
在法门寺出土的琉璃盘上,有些装饰着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的图案,推测这些蓝色琉璃盘是阿拉伯帝国的产品。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玻璃》
(1)可以从哪些视角对以上唐朝玻璃器皿进行探究?请拟写出两个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