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国家赋税政策发生变化 |
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解 |
C.自耕农受到政府的保护 |
D.商业发展冲击农业生产 |
A.消除了统治阶级与民众间的矛盾 | B.顺应了宋代社会转型的需要 |
C.确保了宋代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 D.蕴含了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 |
A.将考核与监察结合 | B.意在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
C.重视激发人事活力 | D.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 B.反映了英国霸主地位的巩固 |
C.适应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 D.破坏了近代王权受限的原则 |
A.国际饮茶习俗的变化 | B.中华文化影响力下降 |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D.英属殖民地的工业化 |
材料一: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造就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2019年7月)
材料二:土司制度产生于元代,是元朝“因俗而治”的制度创新。元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在总结了历代封建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推行的“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创立了“蒙、夷参治之法”,官有“流”“土”之分,于是开创了土司制度。明随元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土司制度,并在西南部分地区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清中期,雍正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土司制度衰落,但仍有大量土司一直存在。
——摘编自切排、赵志浩《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利弊得失:基于土司制度的分析》
材料一 金本位制时期(1816年-1914年),英国的货币霸权使英国成为这种体制的世界最大受益国,也进一步确立了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当时英镑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40%以上的国际贸易用英镑结算。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曾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
——摘编自董君《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的货币霸权转移》
材料二
![]() | 21世纪中国经济大事简表(部分) | |
时间 | 状况 | |
2009 | 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 |
2010 | GDP跃居世界第二 | |
2015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 |
2020 | GDP总值100万亿元 | |
2022 | 人民币特别提款权权重提升 |
A.人民币优势地位 | B.政治多极化格局 | C.区域集团化趋势 | D.冷战思维仍存在 |
材料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广大人民的愿望,是积极有为的治国理政者为之奋斗的目标。这种“统一性”具有牢固的制度保障,2000多年传统社会统一性制度建设的核心大体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重视维护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二是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三是重视以民本为基础的国家治理措施制定。秦汉以后,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大一统的政治形态稳固下来,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统一,并在各个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科学把握中华文明的特质,对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卜宪群《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特点与当代价值》
A.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 | B.美国加强遏制苏联的意图 |
C.各国加强了经济领域竞争 | D.苏攻美守的两极对峙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