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经济
材料一 英国和世界的船舶运载量(1780-1913年)
英国 | 世界 | |||||
帆船(千吨) | 蒸汽轮船(千吨) | 运载量合计(帆船当量) | 帆船(千吨) | 蒸汽轮船(千吨) | 运载量合计(帆船当量) | |
1780年 | 1000 | 0 | 1000 | 3950 | 0 | 3950 |
1820年 | 2436 | 3 | 2448 | 5800 | 20 | 5880 |
1850年 | 3397 | 168 | 4069 | 11400 | 800 | 14600 |
1900年 | 2096 | 7208 | 30928 | 6500 | 22400 | 96100 |
1913年 | 843 | 11273 | 45935 | 4200 | 41700 | 171000 |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材料二
材料三 到1914年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设在伦敦,伦敦每日成交股票金额总数在全球金融交易中占比31%以上,是当时美国纽约与日本东京成交额之和,在全球高居榜首。1850—1880年,英国自身的海外投资从两亿英镑增加到10亿英镑,1905年上升到20亿英镑,1914年达到40亿英镑,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的一半。
——据蒋海玲《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研究——基于演化金融地理学视角》等整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经济状况进行合理解读。A.彻底摧毁了法西斯国家的武器发展 | B.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的关键 |
C.隐含战后遏制苏联实力发展的企图 | D.使得垄断资本主义扩展到军事领域 |
法英德三国人口增长对照表(单位:人) | 19世纪60年代末法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法国没有能维持工业优势,经济增长缓慢,被美、德新牌资本主义国家超过。 | ||
1871年 | 1914年 | ||
法国 | 36102000 | 39601000 | |
英国 | 26100000 | 40800000 | |
德国 | 41000000 | 67400000 |
A.人力资源不足影响了法国的发展 | B.普法战争是阻碍法国发展的根源 |
C.人口问题决定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 D.各国向其殖民地移民政策的后果 |
A.促成了欧洲国家的统一 | 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意识 |
C.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多元 | D.促进了思想的逐步解放 |
A.社会矛盾较为尖锐 | B.议会主权地位日益提升 |
C.带有开明专制色彩 | D.注重维护下层群众利益 |
A.得益于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 | B.意在解决经济建设失衡的现象 |
C.促使三线建设方向发生改变 | D.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 |
文献 | 记载内容 |
《汉书·宣帝纪》 | (宣帝下诏)传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其令郡国举孝弟,有仁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 |
《汉书·杜周传》 | (成帝在对策时说)天地之道何贵?王者之法何如?“六经”之义何上?人之行何先?取人之术何以?当世之治何务?各以经对。 |
《后汉书·光武帝纪》 | 《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汉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 |
A.成为朝廷处理政事基本依据 | B.在统治者的异化宣传中趋于僵化 |
C.逐渐罢黜其他思想成为正统 | D.被作为处理社会事务的法律规范 |
A.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 B.楚国取代齐国成为了霸主 |
C.周天子仍有一定权威 | D.争霸战争推动了华夏认同 |
A.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 B.发展农业生产以促进根据地建设 |
C.探索农业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 | D.为反“围剿”斗争提供经济保障 |
时期 | “枫桥经验” |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 以柔和的方式教育改造“四类分子”,在全国率先给“四类分子”摘帽,恢复其社会评价。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实行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基层社会稳定。 |
中共十八大以来 | 把数字法治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建立智慧治理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组团式服务”等。 |
A.继承民本思想崇德尚贤 | B.基于法治维护基层稳定 |
C.依据时代发展不断创新 | D.创新科技提升治理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