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内容 |
B.对测交预期结果为紫花:白花=1:1属于假说的内容 |
C.实施测交实验是为了验证演绎推理的结果 |
D.孟德尔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了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 |
A.1/2 | B.1/4 | C.1/8 | D.1/16 |
A.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1个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形成4个精子 |
B.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
C.卵细胞不经过变形过程 |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进行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 |
A.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B.同源染色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
C.每个四分体包含2对同源染色体 |
D.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
A.染色体复制在减数分裂前间期完成,此时细胞体积会适当增大 |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C.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
D.染色体数目减半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
A.![]() | B.![]() |
C.![]() | D.![]() |
A.棉花的粗纤维与长纤维 | B.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
C.猫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 D.矮牵牛的紫花和白花 |
A.4种,9:3:3:1 | B.4种,1:1:1:1 |
C.2种,9:7 | D.2种,3:1 |
A.使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后可形成平末端 |
B.重组质粒构建过程中,需要BamHⅠ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
C.若用两种识别序列不同的限制酶同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则可提高重组质粒构建的成功率 |
D.BamHⅠ切割DNA产生的末端不能用E.coli DNA连接酶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 |
A.造血干细胞只能分化为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
B.诱导多能干细胞应用前景不如胚胎干细胞 |
C.太空培养干细胞要在充满95%空气和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 |
D.干细胞的分化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