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基因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后,在农牧业、医药卫生和食品工业等方面,展示出广阔的前景。下图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转基因生物或产品的流程图,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生物反应器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转化到受体中进行高效表达,从而获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表达产物的生命系统,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
① 若利用图示流程构建小鼠乳腺生物反应器批量生产人抗利尿激素,应先从人体________细胞中获取总RNA,通过反转录获得cDNA,再PCR后获得抗利尿激素基因。一条单链cDNA在PCR仪中进行n次循环,需要消耗________个引物。构建的表达载体导入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膀胱反应器有着和乳腺反应器一样的优点:收集产物蛋白比较容易,不会对动物造成伤害。此外膀胱生物反应器还具有的显著优势在于不受转基因动物的________(答2点即可)的限制,而且从尿中提取蛋白质比在乳汁中提取简便、高效。
② 若图中的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通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其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处于感受态,有利于________。理论上制备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工程菌株”时,酵母菌比大肠杆菌更适合作为受体细胞,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和新冠病毒的快速检测的研究均已有所突破。
① 目前新冠疫苗有灭活疫苗、基因疫苗、蛋白疫苗等。利用图示流程制备新冠病毒S蛋白疫苗。图中质粒A上m、n分别是启动子和终止子,箭头处是限制酶的切点(NcoⅠ:5′—CCATGG—3′;NheⅠ:5′—GGATCC—3′),根据S蛋白的RNA制备的目的基因S无法与载体A连接,需要在S基因两侧加接末端,若b链处加接末端5′—GATC,则在a链处加接末端5′—________。由图推测,目的基因S转录的模板链是________(填“a链”或“b链”)。
② 2022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

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过程中此特异性结合共发生______次。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为______,结果为阴性。
③ 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试剂盒中的抗体1。先给小鼠注射纯化的N抗原蛋白,一段时间后,从小鼠的________(免疫器官)中获取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将获得的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过选择培养基筛选、________,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经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培养,最终获得抗N抗原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进行了两组动物细胞学实验,其内容如下:
实验一:诱导放射性同位素碳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碳12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子数如下表: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20

40

20

20

10

20

12

12

(1)从上表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
(2)上表中可以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____________
(3)四个样本中,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____________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碳14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
(4)在两组实验中,放射性均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细胞器包括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对其解释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_____
①每条mRNA可以自动合成多个蛋白质分子
②尿嘧啶核苷酸可以通过RNA的降解再次使用,而蛋白质不能被降解
③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含量远远高于核糖核酸在细胞中的含量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果皮颜色是甜瓜重要的品质性状,常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在发育早期甜瓜果皮均为绿色,随着果实的发育,有些始终为绿色,有些则逐渐变为黄色或白色。研究者利用不同皮色的甜瓜植株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

绿皮×黄皮

子代(F1)发育早期为绿皮

实验二

实验一的F1自交

F2:绿皮270株、白皮61株、黄皮22株

实验三

实验一的F1与黄皮杂交

F2:绿皮42株、白皮15株、黄皮21株

(1)若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仅由实验一的结果____________确定黄皮隐性性状,理由是__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F1属于____________(选填“纯合子”或“杂合子”),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中F2三种果皮颜色比例,推断甜瓜皮色遗传遵循____________规律,且____________基因会抑制____________基因的表达,实验三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推测。实验二的F2中白皮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若将实验三所有F2绿皮进行测交,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为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甜瓜果皮白色形成的相关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为定位绿皮基因,研究者将多株绿皮、白皮和黄皮甜瓜分别建立混合基因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最终结果见下图。据此判断与果皮绿色相关的基因应位于4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
   
注:△SNP-index值超过0.5说明区间可能包含控制甜瓜果皮颜色的基因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动物细胞线粒体内环状双链(H链和L链)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为:H链上的复制起始区OH先启动,以L链为模板,先合成一段RNA引物,引物引导H'链合成,H'链取代原来老H链的位置,而被取代的老H链以环的形式游离出来。当H'链合成约2/3时,L链上的复制起始区OL启动,以老H链为模板,经过与H'链相似的过程合成L'链。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两条链的复制同步进行
B.复制过程中子链和模板链之间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
C.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6个RNA引物
D.该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新合成的L'链有2n-1条
类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通过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可大幅降低杂交水稻的培育难度,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两个光周期依赖的雄性不育突变株,对其进行研究。
(1)A基因编码水稻花药正常发育必要的转录因子,A基因突变体(aa)表现为短日照条件下完全雄性不育,长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AA和Aa在长日照、短日照条件下均育性正常。这体现出生物性状由_____共同控制,A与a基因的根本差别是_______
(2)B基因编码水稻花药正常发育必要的另一种转录因子,纯合的B基因突变体(bb)在长日照条件下雄性半不育(花粉只有50%可育),短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BB和Bb在长日照、短日照条件下均育性正常。对B和b基因的测序结果如图1
   
据图1分析,B基因突变体(bb)长日照条件下雄性半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为探索A、B基因在花粉育性中的作用,科研人员构建了双隐性突变体(aabb),检测野生型和双隐性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花粉育性,结果如图2结果显示,双隐性突变体的表型是____________,这说明在花粉发育中, A、B基因的作用关系为___________
   
(4)育种工作中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亲本杂交,F1自交,得到F2则短日照条件下F2基因型、表型对应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若F2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不可以证明这两对基因能独立遗传。
(5)科研人员构建了A、B基因的启动子相互交换的重组表达载体(如图3),在短日照条件下得到图4所示结果。
   
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黑米是黑稻加工产品,属于釉米或者粳米,是由禾本科植物稻经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类特色品种。有研究发现黑米色素为花青苷类色素,属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改善视敏度、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抗氧化和抗癌活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的花青苷类色素含量有差别,从而表现黑色以外的其他色泽。水稻色泽受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个黑色品系A与一个白色品系B,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A×B→F1→F2:黑色:紫黑:深褐:褐色:浅褐:微褐:白色=1:6:15:20:15:6:1
(1)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色素基因具有剂量效应,米色深浅随显性基因数的多少而叠加,米色越深,显性基因数越多。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是A和a、B和b……(按照26个英语字母排列顺序从前往后选择字母),F2代中某深褐色个体自交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3)F2代中另一深褐色个体自交后代存在性状分离,该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4)从F1植株不同部位取一些细胞,将基因A和B都用荧光染料标记(a和b等其他基因不能被标记)。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荧光点,也可能不含荧光点。不含荧光点的细胞是如何产生的?____________。若没有突变的情况下细胞中含有荧光点,则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个荧光点。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基因中,是细菌和古细菌为应对病毒和质粒不断攻击而演化来的获得性免疫防御机制。 CRISPR/Cas9技术为一种基因治疗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DNA剪切技术治疗多种疾病。该技术的实质是用特殊的引导序列(sgRNA)将Cas9酶“基因剪刀”精准定位到所需切割的基因上,然后进行编辑。科研人员设想利用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可拯救失明小鼠。回答下列问题:
(1)Cas9酶“基因剪刀”,又称____________,动植物细胞中没有编码Cas9酶的基因,可通过构建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技术将其导入受体细胞最终表达出Cas9酶。
(2)小鼠失明的原因是其T细胞受损,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利用 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编辑,选择性地敲除细胞基因中一种编码PD-1蛋白的基因,从而将T细胞潜在的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激活”。在体外进行T细胞培养扩增后,再输回患者体内,用T细胞去攻击肿瘤细胞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为有效阻止新分化生成的T细胞受损,科研人员将sgRNA序列导入骨髓____________细胞中,以构建 sgRNA-Cas9酶复合体。Cas酶可以催化____________键断裂,以实现对DNA序列的定向切割。设计sgRNA序列需要弄清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检测T细胞的受体基因(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被编辑,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检测是否含有目的基因,还需要对______________进行检测。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为人体某遗传病的家系图。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互换、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对该遗传病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伴性遗传
B.Ⅱ3的体细胞中可能存在4个致病基因
C.Ⅲ2与Ⅲ3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或1/6
D.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I1的基因型是唯一的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性状同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科研团队诱变处理纯合红花植株,经培育筛选得到三株隐性突变体,突变体甲(aaBBCC)呈白色,突变体乙(基因型未知)也呈白色,突变体丙(AABBcc)呈粉红色,将上述三种突变体进行杂交实验,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比例
乙×丙红色红色:粉红色:白色=9:3:4
甲×丙红色红色:粉红色:白色=2:1:1
(1)根据实验①可判断F1中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____________种,若用实验①的F1进行测交实验,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2)如图为实验②杂交所得F1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基因C、c的位置已标出,在图中标出F1中基因A/a可能的位置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确定A/a基因和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家蚕的体色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黄茧(B)对白茧(b)为显性,抗药(D)对不抗药(d)为显性。生产上,由于雄蚕出丝率高,因此选择性地调控家蚕性别比例有助于提高蚕丝产量。已知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斑纹相关基因(A/a)只位于Z染色体上,其他基因位置未知。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得F1,F1雌雄交配得F2,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F1F2
组合一正交♀黄茧抗药×♂白茧不抗药黄茧抗药黄茧抗药∶白茧不抗药=3∶1
反交♀白茧不抗药×♂黄茧抗药黄茧抗药黄茧抗药∶白茧不抗药=3∶1
组合二正交♀黄茧有斑纹×♂白茧无斑纹黄茧有斑纹
黄茧无斑纹
_____
反交♀白茧无斑纹×♂黄茧有斑纹黄茧有斑纹黄茧有斑纹∶黄茧无斑纹∶白茧有斑纹∶白茧无斑纹=9∶3∶3∶1
(1)组合一中,控制家蚕茧色、抗药性的基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黄茧抗药家蚕中的杂合子占_____。上述杂交实验的F1中,这两对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类型及位置关系为_____
(2)组合二中,正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不考虑雌雄)。正交所得F2中黄茧类型雌雄蚕交配,后代中白茧有斑纹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3)蚕种生产上,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可通过特定性状标记性别以便在幼蚕时即可选择出雄蚕进行培养,请写出你的筛选方案:_____
(4)有研究者提出利用致死基因构建“平衡致死系”家蚕,该品系的雄家蚕与正常的雌家蚕杂交,后代只有雄蚕存活,达到筛选雄蚕的目的。为此研究者先用60Co-射线处理亲本雌性有斑纹家蚕,诱发突变,再将其与无斑纹雄性家蚕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蚕交配得到F2
①如果没有诱发隐性致死突变,则F2性状分离比为雌性有斑纹蚕∶雄性有斑纹蚕∶雌性无斑纹蚕∶雄性无斑纹蚕=1∶1∶1∶1如果诱发相关致死突变,则F2中观察不到_____个体。利用该方法获得Z染色体上隐性致死突变体甲、乙、丙(携带的致死基因分别用m1、m2、m3表示)。
②在研究中研究者利用某家蚕雌性个体(CIOS),其Z染色体正常,但部分正常Z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让CIOS与突变体甲、乙、丙雄蚕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组合子代雌蚕总数/只子代雄蚕总数/只
CIOS×甲88176
CIOS×乙107217
CIOS×丙199201
分析杂交结果可知,致死基因_____的等位基因分布于易位片段。③隐性致死基因m2和m3一定是非等位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