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毛姆说:“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希腊神话中说,人的一生都在赶路,肩上担负着家庭、朋友、儿女、事业、希望等,历尽艰辛,却无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
有人说,这是一个奋进的时代,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奋斗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铺天盖地的“内卷”,不争不抢的躺平,也别有一种洒脱的悠然。
近日,某中学举行了一场以“拥有了实力,行事是该高调还是该低调”为主题的辩论赛。
正方的观点是:拥有了实力,行事就应高调。因为拥有了实力,你也掩盖不了,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
反方的观点是:拥有了实力,行事也应低调。因为做事必先做人,低调是一种姿态,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智慧,一种谋略。
与陈伯之书
丘迟
①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
②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刺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
③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借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不亦惑乎!
⑤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梏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恨 |
B.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恨 |
C.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恨 |
D.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恨 |
A.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古文中表示敬称的词还有君、子、公、寡、先生等。 |
B.三军,我国古代指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或步、车、骑三军。后以“三军”作为军队的统称。 |
C.穹庐,指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因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状似天,因而称为“穹庐”。这里借指北魏统治者。 |
D.帷幄,原指室内悬挂的帐幕,也可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幕府。 |
A.信的开头,作者先回顾了陈伯之的才干和往昔的功名。然后笔锋一转,写陈伯之“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在对比中指出陈伯之弃梁投魏的错误。 |
B.第②段中,作者引经据典,极论梁朝的宽大政策,远引历史上的著名事例,近举陈伯之的切身之事,层层论证,以打消陈伯之的疑惧。 |
C.第③段中,作者进一步陈述现实的利害,指出北魏内部相互猜忌、自相残杀的现状,说明陈伯之在北魏如同“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处境危险。 |
D.第④段大着笔墨写醉人的江南春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实际上也表达了作者对陈伯之弃梁奔魏的斥责。 |
自古以来我们就是一个尚礼的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从古至今,上至君王,下至平民,都重视“礼”、践行“礼”。礼有礼貌、礼仪、法则之意,是文明行为和道德修养的体现,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礼”,你有怎样的经历、体会、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以“礼”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理有据;思辨性强,条理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及贾岛关于“推敲”的斟酌,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
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商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的“中国制造”闻名遐迩。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精益求精,就连今人也定会竖大拇指。
《五杂俎》记载,明朝中期有一位木工蒯义,参与了紫禁城建设,最终迈上了工部左侍郎的岗位;王世贞《弇山堂别集》记载,成化年间的木工蒯刚,仰仗木工技术,官至工部右侍郎;嘉靖年间的木工郭文英因建造宫殿有功,走上了工部侍郎的岗位,而同期的徐杲“以木匠起家,官至大司空”。
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
总之,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匠心独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如今,尊重工匠的劳动,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才能使“工匠精神”绽放异彩。
材料二
少府和大司农这两大机构主要管辖着汉代的官办手工业,少府的收入归皇室,大司农的收入归国库。就其类型而言,主要有官府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两种。
官府手工业,是指汉朝政府直接经营管理并直接为政府服务的手工业,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皇室、贵族及官僚提供各种日用消费品和奢侈品,另一方面是向军队提供兵器武备等。因此,汉代的官府手工业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属于商品生产,而是一种“专供生产”。就其经营管理来说,汉代的官府手工业又可分为中央政府所属的手工业和地方郡国所属的手工业两类。
中央政府所属的官府手工业,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西汉时负责供给天子及皇室之用的少府属下设有考工室、东织、西织、东园匠、尚方和御府等,其长官为令和丞。东织和西织,其下设有丝麻纺织工场,专门负责为皇室及贵族制作祭祀时穿用的衣物服饰。
除了上述中央官署之外,西汉少府所属的内者,水衡都尉所属的上林和钟官,以及供工、内官、寺工、右工等也都设有官府手工业工场,制造铜器和漆器等。东汉大司农、太仆所属的书言府、虎贲官等机构也设有制作铜器的工场。
作为汉王朝官府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还在各地设有工官为皇室和政府进行专门的手工业生产。据《汉书·地理志》,西汉共设有八处工官。据汉长安城未央宫官署建筑遗址出土的骨签刻文及其研究可知,河南工官、颍川工官和南阳工官,是当时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三工官”,主要负责铜器和兵器武备等的生产和供给。
汉代的官府手工业,除了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外,还有地方郡国经营管理的手工业,其产品主要供给中央和郡国的统治者使用,或用于装备中央和地方武装。
官营手工业,它不同于官府手工业的根本区别在于,虽然同样是政府管理和经营,但其产品并非只供给特定的人群,而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垄断经营”“专营生产”,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盐官和铁官的设置及盐铁专营。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汉朝政府实施盐铁官营政策,将煮盐和冶铁收归政府。盐铁不再由少府管辖,而是改由主管全国经济的大司农掌管,大农丞领盐铁事,在全国27个郡国设置盐官37处,进行食盐的生产与运销,即盐官招募百姓制盐,并官收、官运、官销;同时,在全国40个重要产铁的郡国设置大铁官49处,铁官设令、长及丞,主鼓铸:“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销熔旧器铸新器;严禁私自铸铁、煮盐。
材料三
汉代根据不同的手工业门类设置不同的工官,进行专门的生产,最大限度地使生产专业化。当时尽管有综合性的工官,但最常见的还是专业性的工官,如河内工官主要制造弩机等兵器武备;颍川工官主要铸造铜器皿;南阳工官主要制造兵器;广汉郡工官主要制造铜器和漆器;设在齐郡临淄和陈留郡襄邑的服官,专门为皇室及贵族制作日常生活及上朝所穿用的文绣服饰。
至于工官及手工业工场的内部管理,一方面采用“物勒工名”的做法,实行生产责任制,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另一方面根据工艺流程进行细致的分工,以保证工匠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的质量,尤其在官府手工业工场中更是如此。
所谓“物勒工名”,是战国以来形成的一种手工业工场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礼记·月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郑玄注曰:“勒,刻也。刻工姓名于其器,以察其信,知其不功致。”也就是说,在制成品上刻上工匠的姓名和监督管理者的姓名,表示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如发现有残次品和劣质品,即“功有不当”,则会受到严厉的追责和惩罚。至于工种的划分,则因手工业门类的不同而有异。这种“物勒工名”的做法和工匠的细致分工,在蜀郡西工的漆器生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蜀郡西工是汉王朝设在蜀郡(今成都)的一处工官,以生产漆器为主,兼及铜器和铁器的制造。蜀郡西工制造的有铭文的漆器,迄今已发现28件之多,充分揭示了蜀郡西工漆器的生产过程、工匠分工及质量管理体系。
也正因为如此,汉代官府手工业工场的产品做工精致、质量优良,形成了汉代工匠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工程技术和器物制造上,也可以体现在艺术创作中。 |
B.根据材料一,工匠精神在明代非常受重视,蒯义、王世贞、郭文英等都仰仗技术做了高官。 |
C.根据材料二,西织所设丝麻纺织工场专门制作皇室贵族祭祀时所穿衣服。 |
D.汉代根据不同的手工业门类设置不同的工官,进行专门的生产,均已使生产专业化。 |
A.工匠精神追求“精确”,北宋工匠预浩在汴京建造的开宝寺塔就是典型例证。 |
B.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就努力追求的,许多古文献都有对工匠精神的描述。 |
C.汉代官营手工业与官府手工业一样,都是由政府管理和经营。 |
D.汉代官营手工业除专供生产,还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生产经营。 |
A.王震华前后耗时5年,不用一颗钉子,不用一管胶水,历经10万多道步骤,共7108个零件,用全榫卯结构复刻了天坛祈年殿。 |
B.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从上千吨的矿石中提炼出几克的“镭”,终于取得成功。 |
C.周总理早在学生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正是由于有了这一伟大目标,他虽然是当时南开学校学习条件最差的学生,但却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 |
D.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 |
有人总结了玩微信的心得:拜读了太多的人生警句,突然发现不知咋活了;喝了太多的心灵鸡汤,突然发现不知咋过了;了解了太多的养生之道,突然发现不知咋吃了;学了太多的秘诀和技巧,突然发现不知该咋做了……
法国哲学家、散文家帕斯卡尔曾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世界卫生组织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由此可见,获得健康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个人健康管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把健康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