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楔是指在河流入海口处,密度大的海水沿河床底部侵入河口形成的界面清晰、形态稳定的楔形水体。下图示意河口盐水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尼罗河 | B.密西西比河 | C.湄公河 | D.亚马孙河 |
A.河口越宽,盐水层越厚 | B.越深入河口,盐水层越厚 |
C.盐淡水密度差大,入侵距离远 | D.水下地形坡度大,入侵距离远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某段河谷一侧的垂直剖面,T₁~T₅为不同时期该段河流形成的阶地。完成下面小题。
A.水平挤压一流水侵蚀一间歇性下沉一外力作用 |
B.水平挤压——流水侵蚀——间歇性抬升—外力作用 |
C.风力沉积—流水侵蚀—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 |
D.水平挤压——风力沉积——间歇性下沉—流水侵蚀 |
A.黄土沉积物的厚度更厚 | B.流水沉积物更厚 |
C.形成时地壳运动更剧烈 | D.形成的时间更晚 |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白山市是我国首个全幅员森林旅游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中国十大生态屏障之一,其碳中和产业集群合作项目广泛,并利用企业认购固碳产品所获得的资金,进行矿山生态修复、绿色农业和中草药种植加工、建设生态旅游等。白山市与具有相同“生态基因”的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协同发展,以改变长白山区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的局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共建大长白山经济圈。右图示意白山市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白山市建设生态屏障的主旨是( )A.保护和经营天然林 | B.建设林草为主的防护林 |
C.营造防风消浪防护林 | D.提高城市适宜居住程度 |
A.健康的投资环境 | B.优惠的地方政策 |
C.丰富的森林资源 | D.众多的重工企业 |
A.城镇开发 | B.生态旅游 | C.乡村振兴 | D.矿区改造 |
历史上的莱茵河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河流生态系统,从阿尔卑斯山到北海海口,沿途河道周围有众多湖泊和湿地,河里的水族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是来自北海的鲑鱼。鲑鱼是溯河洄游性冷水鱼类.不同年龄的鲑鱼喜欢在不同深度活动,以浮游生物、昆虫幼虫、小鱼小虾为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工农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几十年间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鲑鱼数量大幅度减少。1987年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ICPR)提出了“鲑鱼2000计划”,即鲑鱼在2000年重返莱茵河上游作为本目标的实现标志。图左为莱茵河的综合治理工程示意图。图右为卵石区水流场示意图。
怀特基急流是出现在赤道印度洋海表面的东向急流,仅在部分季节出现。其产生的大量热、盐和水团纬向再分配对东印度洋热盐环流具有重要作用,并改变印度洋局部气压。厄尔尼诺能改变怀特基急流的强度,进而影响东印度洋表层海水盐度。在厄尔尼诺期间,索马里附近降水增加,水温上升。图示意不同季节赤道附近印度洋表层环流(注: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m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A.东印度洋温跃层加深 | B.东印度洋密度变大 |
C.西印度洋温跃层下降 | D.西印度洋海平面上升 |
A.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 | B.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
C.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 | D.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
尘卷风是指由于局部地面强烈增温,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小旋风,它可以把尘土和一些轻小物体卷扬到空中,形成一个尘柱。图为1991—2020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青藏高原地区尘卷风发生时数的空间分布(单位:h)。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冷锋 | B.暖锋 | C.气旋 | D.反气旋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降水减少 | B.风力减弱 | C.太阳辐射增强 | D.土壤增湿 |
方位角是指从某地的正北方向起,按顺时针方向至观测目标间的水平夹角。某地理社团于某日开展天文观测活动,同学们结合观测记录与软件模拟,绘制了日、月位置随时间变化图(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当地昼短夜长 | B.正午杆影朝正南 | C.直射点在北半球 | D.观测地在南半球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青海湖滩坝是由湖水搬运砂粒,在沿岸附近的湖滩长期堆积而成。气候变化导致青海湖湖平面发生升降变化,从而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滩坝。下图为近18ka(千年)以来青海湖四个阶段湖平面升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温湿、冷干、暖湿、凉湿 | B.温湿、暖湿、冷干、凉湿 |
C.冷干、温湿、暖湿、凉湿 | D.冷干、暖湿、冷干、凉湿 |
A.①和③ | B.①和④ | C.②和③ | D.②和④ |
A.3040米 | B.3194米 | C.3240米 | D.3290米 |
下图为我国华北山区某地气象站1月某日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该日,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10时 | B.12时 | C.15时 | D.18时 |
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 | B.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 |
C.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增强 | D.形成逆温,谷底气温回升快 |
冰碛丘陵是冰川退缩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某研究团队考察中发现,青藏高原东南部波密县境内的波堆藏布谷地中分布着大面积的特殊冰碛丘陵。考察队员推测,冰川向前运动处于停滞状态时,前端与主冰川脱离开逐渐消融,冰川表面差异消融导致碎质物质沉积,形成高达数米的特殊冰碛丘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冰川前端表面差异消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质构造不同 | B.光照强度不同 | C.海拔高度不同 | D.辐射吸收不同 |
A.③②①④ | B.②③①④ | C.③①②④ | D.③①④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