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型(均为纯合体)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部分突变型果蝇性状及其基因如下表所示。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突变类型
| 表现型
| 基因型
| 基因所在染色体
|
甲
| 黑体
| ee
| Ⅲ
|
乙
| 残翅
| vv
| Ⅱ
|
丙
| 焦刚毛
| aa
| ?
|
(1)选用甲果蝇与乙果蝇(甲、乙果蝇除表格所列外,其余基因和野生型相同)杂交,得到F
1再雌雄交配得到F
2,预期F
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两对基因遵循
___________定律。
(2)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野生型雌蝇杂交后,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如下表:
F2
| 直刚毛灰体
| 直刚毛黑体
| 焦刚毛灰体
| 焦刚毛黑体
|
雌性
| 61
| 19
| 0
| 0
|
雄性
| 32
| 11
| 27
| 10
|
则焦刚毛基因位于
_______染色体上,该雄亲本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
(3) 若第(2)问杂交实验结果中F
2出现了一只XXY的直刚毛雌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这只果蝇的染色体数目是
_______。推测该果蝇出现的原因为:F
1中的
______果蝇(填“雌”、“雄”或“雌或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出现异常。
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判断该果蝇的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