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避难所通常是指在气候变恶劣的条件下动植物能够存活的区域。生物避难所能在冰期保护原有及迁入物种免遭劫难,受保护物种在冰期后以此为起点,借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并演化出亚种和新物种。末次冰盛期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温带针阔混交林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下图示意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末次冰盛期避难所分布及扩散路线。
莫瑞梯田位于秘鲁安第斯山区,海拔约3500米。有研究表明,该梯田是古印加人重要的农业试验基地。印加先民把天然洼地改造成环形下沉式梯田,每层梯田底部铺垫不同厚度的鹅卵石,再上覆土壤,使试验基地里形成多种微气候,模拟出安第斯山区复杂的气候环境。印加先民在此试验多种作物种植和耕作方式,为古印加国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下图为莫瑞梯田地理位置示意图及景观图。
蚵壳厝是泉州传统的特色建筑(如图)。该建筑物墙体一般采用混合筑法,内墙为土石,外墙砌呵壳(即牡蛎壳)。呵壳凸面朝上,层层叠加,并用糯米水和土搅拌后黏接。完成下面小题。
A.防止虫蛀,坚固耐用 | B.保护外墙,减少雨水侵蚀 |
C.美化墙体,装饰村容 | D.反射光照,降低墙体温度 |
A.引导乡村人口回流,鼓励市民入住 | B.开发民俗旅游,建立民居文化馆 |
C.搭建外墙保护网,严禁触碰墙体 | D.大规模建设蚵壳厝,提供优惠补贴 |
为研究祁连山南坡中段微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某研究团队选取了该区腹地普遍分布的典型坡地(海拔约为2090m-3120m)进行试验,其阴阳坡典型植被分别为青海云杉(北东向)和高山草地(西南向),且阴坡土壤细颗粒占比较阳坡高,有机层及腐殖质层均较阳坡厚。图示意试验区两类植被近地表土壤(0-50cm)的蓄水能力。完成下面小题。
说明:土壤饱和蓄水量为土壤孔隙中水分达到饱和时的蓄水量。
1.关于青海云杉近地表土壤蓄水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饱和蓄水量完全不受坡位影响 |
B.土壤实际蓄水量受坡位的影响较大 |
C.随海拔升高,土壤实际蓄水量先减后增 |
D.在坡顶附近,土壤饱和蓄水量达最大值 |
A.地表的坡度较大,导致地表径流相对较少 |
B.所在坡向为阳坡,近地表土壤水分易蒸发 |
C.降水被林冠层截留,到达地表的降水量较少 |
D.受土壤质地的影响,近地表土壤水分易下渗 |
A.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使近地表土壤疏松多孔 |
B.有机质集中于近地表,利于促进地表径流下渗 |
C.细颗粒占比较高,有利于抑制近地表土壤水分蒸发 |
D.土壤易形成板结,阻挡近地表土壤水分向深处下渗 |
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面积约为33平方千米,市区依岛屿而建,城市道路稠密,形成了相较于“宽马路、疏路网”更具连通性的“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体系(如图)。为解决地形、建筑等因素导致的人行道覆盖不足问题,澳门采取空中步行连廊、步行专用隧道、地下步行专用道等手段,构建了完善的步行交通网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街边商铺林立 | B.工厂连片分布 | C.大型公园广布 | D.道路交通拥挤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中国南极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乔治王岛上(图左),图右中四个点示意长城站白昼最短和最长时的日出日落方位,其中A为6月21日日出方位。完成下面小题。
A.从C往D移动 | B.从D往B移动 | C.从B往D移动 | D.从D往C移动 |
A.偏北风带来暖湿气流 | B.气温高冰雪消融 |
C.东南风利于水汽蒸发 | D.风力小雾难以扩散 |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湘两省交界处,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通道,赣江由南向北穿城而过,京九铁路、105国道纵贯南北。下图示意吉安市从建国前到本世纪初的城市建成区演变。
斯特恩矿坑公园位于美国芝加哥南北交界的社区内部,公园前身为具有139 年历史的采石场以及15年历史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在芝加哥早期发展过程中,石灰石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斯特恩斯站点采石场进行开采,矿坑最终延伸至街道下方约110.6 米处,弃用后变为建筑垃圾填埋场。1999—2004年,园区改造成为一处别具特色的城市休闲公园。下图示意斯特恩矿坑公园北区。
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三大经济地带。其中,中部地带(黑、吉、内蒙古、晋、皖、赣、豫、鄂、湘)资源比较丰富,能源、原材料生产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西部地带(陕、甘、宁、青、新、川、渝、滇、贵、藏)经济基础薄弱,但部分资源型、边贸型和援建项目发展较快。
第二产业进一步划分为传统第二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 总体来看,第二产业是流动人口主要从事的产业之一,且82.9%的流动人口选择传统第二产业就业。
简述我国流动人口多选择传统第二产业就业的原因,并分别分析三大经济地带吸引人口流入的优势。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32.7 m/s时称为台风。广东省热带气旋频繁登陆,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近年来造成的损失呈下降趋势。下图示意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数量及个数年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