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组合 | P | F1 | F2 |
正交 | 残翅♀×小翅♂ | 长翅♀、长翅♂ | 长翅♀∶长翅♂∶小翅♂∶残翅♀∶残翅♂=6∶3∶3∶2∶2 |
反交 | 小翅♀×残翅♂ | 长翅♀、小翅♂ | ? |
A.实验结束后最多可得到3种被32P标记的子链DNA |
B.反应底物是dCTP、dGTP、dTTP和γ位32P标记的ddATP |
C.ddNTP与dNTP竞争的延长位点是脱氧核苷酸链的5’末端 |
D.TaqDNA聚合酶在PCR中的作用是形成氢键和磷酸二酯键 |
品系 | 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 | ||||
父本 | 母本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F1 | 乙 | 1 | 2 | 2 | 2 |
乙 | F1 | 1 | 1 | 1 | 1 |
A.F1自交得到的F2有9种基因型 |
B.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50%不能萌发而不能受精 |
C.F1自交后代F2中重组类型的比例是3/7 |
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A.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翅型中的斑翅属于隐性性状 |
B.BB纯合时可能存在致死效应,且黑色眼昆虫的基因型是Bb |
C.昆虫种群中,正常翅黑色眼昆虫的基因型共有3种 |
D.F2中斑翅桃色眼昆虫的基因型是bbXaXa |
A.5:4 | B.16:9 | C.26:9 | D.7:2 |
A.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rZd的配子均占1/4 |
B.F1出现红色有条纹雌性个体的概率为3/16 |
C.F1中无条纹个体随机交配,子代出现红色无条纹的概率为7/16 |
D.F1中红色有条纹个体随机交配,子代出现灰色有条纹的概率为1/9 |
A.果蝇的灰身基因是B |
B.基因R使黑身果蝇体色加深 |
C.亲本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 |
D.F2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占5/6 |
A.9:3:3:1 | B.24:8:3:1 | C.22:5:5:4 | D.20:5:5:2 |
A.后代分离比为6:3:2: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某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
B.后代分离比为5:3:3: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
C.后代分离比为7:3:1: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
D.后代分离比为9:3:3,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