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近代西方法律文献大事年表
1689年 | 英国议会通过颁布①_______,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
1776年 |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
1787年 |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设计了联邦制共和国,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
1789年8月 | 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
1804年 | ②_______颁布并实施,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
1861年 | 俄国颁布《帝国法令》,宣布沙俄境内所有农奴获得“自由”。 |
1862年 | 美国颁布③_______,规定凡在南方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 |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改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图示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一种直观工具,一方面能促使历史表象的形成,增强认知的清晰性,记忆的稳固性,追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将历史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有利于提高再现再认的能力,也有利于分析、概括能力的提高……历史千变万化,图示却有一定的格式,容易造成思维定势。克服的办法一是注意图示设计的多样性,富有启发性,具有吸引力。二是设计变更图示,注意同一史实在不同图示中的地位、作用的变化。
——摘编自李久才《中学历史图示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材料一 15、16世纪西欧的音乐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古希腊并未传下堪资借鉴的实例,因此与其说是希腊古典风格的再生,毋宁说是新风格的创立……世俗音乐现在也得到了重视,同时世俗音乐的原理与圣乐的原理结合在一起,在音色和感染力方面有了重大进展……从宗教感情转向崇尚理性和追求人性的发展,强调直接可感的人的心境和感情的表达。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 | 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压迫着我们,祖国大地痛苦地呻吟!祖国大地痛苦地呻吟!你可看见那凶狠的士兵。到处在残杀人民……公民!武装起来!公民!决一死战!前进!前进! ——法国国歌《马赛曲》(节选)(1792年) |
![]() | 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 ——日本国歌《君之代》(1869年) |
材料三 快速通信手段(如电话和电报)在19世纪的发明致使声音传播技术在20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留声机和广播。到20世纪中叶,广播和留声机录音使音乐传播到了世界的大部分地区。自20世纪上半叶起,世界上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开始受到录音和广播里的音乐声响的狂轰滥炸。所播放的这种音乐只使得听者对音乐不予关注或者没有直接的关注,从而培养了缺乏鉴赏能力的听众。
——摘编自米罗·沃尔德等著《西方音乐史十讲》
A.发生的历史背景 | B.开始的具体标志 |
C.发展的有利条件 | D.带来的社会影响 |
A.发现了美洲 | B.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
C.得到了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 D.从印度带回大量黄金 |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材料二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为王,期望皇帝允许。”廷尉李斯说:“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当以秦制推行天下”。
——《史记》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阿房阿房亡始皇”“始皇死而地分”“大楚兴,陈胜王”
——秦末童谣
A.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 B.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
C.这是意识问题,要让同学自我觉悟 | D.这是认识问题,要树立兼爱尚贤思想 |
材料一:
家国 | 领导人(背景) | 文件 | 意义(作用) |
国英 | 克伦威尔 | 《权利法案》 | 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 ①逐渐形成 |
国美 | ② | 《独立宣言》 |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
1787年 宪法 |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 ||
国法 | 背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 ③ |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
材料二: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在欧洲,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北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它们都通过革命颁布了法律文献,确立了新的制度,反映了时代的趋势,并以强有力的姿态展露在世界的前面。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 先秦时期思想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和谐思想。
①____________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②________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仁者,爱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③孟子认为君王若让百姓不违农时,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水产品也会吃不完;按一定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满足了百姓生养死葬的要求,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材料二 张骞通西域后,河西走廊因其地理位置而成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使者、商人、商业驼队绵延不绝。人们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魏晋时期,统治者在继承两汉移民屯田之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兴修水利。当时,中原社会动荡不安,而河西地区则远离战乱,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吸引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西迁。河西走廊出土的魏晋墓中的壁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见下图)。
——摘编自方亚楠、龚家抽《从河西魏晋墓葬壁画看文化的共生与融合》
材料三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多对边疆地区“因俗而治”,清朝前期统治者更是将“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作为治理边疆方略。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的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在维吾尔族地区尊重当地习俗,只对原有的制度稍加改制;在西藏实行驻藏大臣与西藏宗教领袖联合管理的政教合一的制度;在台湾设置台湾府。这些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在清朝前期对维护边疆稳定和边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
A.铁路时代来临 | B.玄奘西行 |
C.新航路开辟 | D.开埠通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