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诺曼底登陆战 | B.斯大林格勒战役 |
C.莫斯科保卫战 | D.意大利投降 |
材料一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
材料二
材料三 1941—1945年德国及其欧洲同盟国的陆军在各战场的分布(军队按师计算)
1941年6月22日 | 1942年4月 | 1942年11月 | 1943年4月 | 1944年1月 | 1944年6月 | 1945年1月 | |
苏德战场 | 190 | 219 | 266 | 233 | 245 | 239.5 | 195.5 |
其他战场 | 9 | 11 | 12.5 | 14.5 | 21 | 85 | 107 |
——摘编自苏联国防部军事历史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
【说贡献】
措施 | 作用 | |
列宁 | ①____ |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使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 | |
②____ |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 |
斯大林 |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公布新宪法 | 标志着③____的形成 |
【论评价】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一项重要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的苏俄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苏联不依靠外国资本而实现工业化,就是赢得了第一局。”苏联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和调整的,而是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指令性计划。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内部积累,1935年仅粮食收购一项,给国家预算带来200亿卢布以上的收入。1926—1940年,重工业增长18.4倍,轻工业增长6.2倍,农业增长26%。
【谈启示】
A.罗斯福的个人魅力 | B.美国民众的大力支持 |
C.改革立法的推行 | D.劳动人民生活的改善 |
A.符合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国情 | B.是国内战争时期战胜敌人的一种手段 |
C.因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而曾遭反对 | D.是解除国内政治危机的途径 |
A.凡尔赛体系导致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
B.英国没有能力实现凡尔赛体系的最初目的 |
C.法、德矛盾加深,最终把欧洲和世界带入战争 |
D.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的统治秩序得以确立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 B.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
C.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 D.有助于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 D.实行粮食税制度 |
A.十月革命 | B.东欧剧变 | C.华约建立 | D.苏联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