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
(1)“家国一体”制度出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体现我国古代哪一相关制度?
(2)家国情怀是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
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2)材料甲反应哪一事件后思想上的转变? “为师夷长技”在中国近代救国道路中所实施的努力?材料乙,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孙中山阐述上述思想目的.材料乙中反应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哪一点?
(3)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1950年冬,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

吴老三解放前是个剃头匠。1956年成了公家人,当然还是剃头。时光荏苒,近三十年过去了。吴老三退休了,就在自己家门口开了一个理发馆。每天点钱的日子很惬意,不过他儿子却牢骚满腹——因为在国营厂子里不好混了。



 
(3)材料丙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全国开展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出现上述材料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图片丁与什么政策有有关.材料戊1956年吴老三成为公家人原因?吴老三能开理发馆与哪次会议有关?他儿子为啥“牢骚满腹”?
(4)历史不同时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各不相同,当今的中学生应如何践行家国情怀?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不削而稍弱矣。”                    
------《资治通鉴》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秦统一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请结合所学将材料一补充完整。
             ;      ②           
(2)结合材料一图示以及所学,秦统一后确立了谁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地方上秦朝采取了什么制度?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出2点即可)
(3)材料二中的“上”“陛下”是谁?主父偃的建议是什么?这一建议有何巧妙之处?
(4)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请分别写出魏蜀吴这三国的建立者。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材料解析题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材料一:

(1)分别写出上述图示中“体系建立”“格局形成”的标志。
(2)据上图所示,请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3)二战结束后,美苏由合作转为敌对,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美苏长达三十多年的对抗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根据上述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你认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个)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表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 

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
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
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④分封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⑴C大陆是哪位航海家发现的?这位航海家的远航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⑵从B至C航线,贩运的“黑色货物”是什么?贩运这些“黑色货物”的目的是什么? 
⑶三角贸易持续了几百年,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对B地区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解放西藏的决定,命令人民解放军准备向西藏进军,同时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
材料二:为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

材料三: 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
材料四: 在德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在参观了波茨坦会议旧址后说:波茨坦会议旧址是一个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在这次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明白无误地确认了台湾(包括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是中国的一部分。二战后,台湾回归祖国,这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结果,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事业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胜利。一个中国的原则已成为国际共识。我相信: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夙愿一定会实现,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
(1)从材料一看出,新中国为解决西藏问题提出了哪两种办法?结果如何,又有何影响?今天的西藏实行的是什么自治制度?
(2)材料二中,“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中的母亲代表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后,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那么,与内地相比,港澳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目前,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二战后台湾回归祖国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
(5)根据材料四,温家宝总理说“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夙愿一定会实现,这是历史的必然”,请你指出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先进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的出现给社会面貌与社会阶级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来,由于--A--农具和--B--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摘自人教版八下教材

材料三


材料四 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蒸汽机出现
以后,极大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1840年前后,美国--C--生产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资笨主叉国家并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D--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一中A和B横线上的内容,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先进生产工具
和生产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哪一阶级力量的兴起?
(2)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材料二中“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是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有利于欧洲哪一阶级力量的产生与发展?
(3)上述四幅图片和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有人说“该事件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相
背离”,你如何简要理解这句话?
(4)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出材料四中C和D横线上的内容。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与建设的征程中不断探索,实现了一次次伟大转变,引领中国走向独立与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而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总结了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其中有一个就是“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王的伟大传奇。”
材料三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材料四 1978年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材料中“这个伟大的事件”指什么?材料中“创造性地革命道路”是指毛泽东通过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请问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于哪里?之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第四军成立,请问当时的军长是是谁?
(2)材料二中的“战略转移”指哪一历史事件?哪次历史会议的召开引领这场“战略转移”最终走向胜利?
(3)材料三表明到195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转变?
(4)材料四中的“伟大转折”是指什么会议?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在中共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在2001年正式成为哪一国际组织的一员?
(5)综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光辉历史,你最中国共产党有怎样的认识?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四大文明古国之―的古代印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A.B.C.D.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表格中史实与结论相一致的是
A.①③B.①②
C.①②③D.③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