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耿京①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②。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
孝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
(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减)
A.“醉里”领起“挑灯”与“看剑”,由外在形象映射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
B.“八百里分麾下炙”描绘沙场点兵的辽阔场面,烘托征前庄严肃穆的气氛。 |
C.“的卢”“霹雳”写马快弓响,生动展现出战马奔腾、弓箭齐发的战斗场景。 |
D.词的前九句一气贯注,结句情感直转急下,痛苦现实与理想梦境相互映照。 |
A.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
B.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
C.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
D.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A.第一句是写诗人客居洛阳,详细描写了秋天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的景象,作者感受到秋天到了,触景生情,为下文起相思做铺垫。 |
B.第二句的“欲”字表达的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心里涌起千愁万绪。 |
C.第三句诗人虽然担心的自己的家书“说不尽”,但是还是封上信封,直到送信的人要走了,又觉得自己没有写好。 |
D.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 |
“神舟十五号”乘组的航天员邓清明等了24年10个月,终圆飞天梦。这二十多年来,他曾三次进入问天阁,前两次因为各种原因而错过,但这次他抓住了机会。要知道同批航天员中,除了已经退役的,只有他还没遨游太空。
柳桥晚眺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写出了许多有特征的景物,且层次井然,引人遐想,是一幅清新明丽的水乡黄昏风景画。 |
B.首句写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次句以闲云自喻,“故傍碧山飞”,是出于不得已,曲折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哀思。 |
C.诗歌使用了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秋天的郊外傍晚,是幽静的。丛林、碧山是无声息的,而鱼则是动的。 |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昏时分所眺望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绪,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篇文章,“选择”无疑是这篇文章最核心的关键词。人生是由一连串的选择与决定所累积而成的,每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选择都在影响乃至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只要认真回顾,就会发现:过去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人从来都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影响我们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最后的结果,但当下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决定我们的未来。
大风
莫言
①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一切都不发声,各种鸟儿贴着草梢飞,但不敢叫唤。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起来了,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跟着这声音而来的是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②我回头看爷爷,爷爷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③我的小心儿缩得很紧,不敢说话,静静地等待着。一只长长的蚂蚱蹦到我的肚皮上,两只五色的复眼仇视地瞪着我。一只拳头大的野兔在堤下的谷子地里出没着。
④“爷爷!”我惊叫一声。
⑤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⑥“爷爷,那是什么?”
⑦“风。”
⑧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⑨我身体前倾,双脚蹬地:把细绳拽得紧紧的。我们钻进了风里。我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风托着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飘。
⑩“爷爷……”我拼命地喊着。喊出的声音连我自己都没听到。肩头的绳子还是紧紧地绷着,这使我意识到爷爷的存在。爷爷在我就不怕,我把身体尽量伏下去,一只胳膊低下去,连接着胳膊的手死死抓住路边草墩。我觉得自己没有体重,只要一松手,就会化成风消失掉。
⑪爷爷让我拉车,本来是象征性的事儿。那根拉车绳很细,它一下子崩断了。我扑倒在堤上。风把我推得翻筋斗。翻到河堤半腰上,我伸出双手抓住草墩,把自己固定住了。我抬起头看爷爷和车子。车子还挺在河堤上,车子后边是爷爷。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
⑫我揪着野草向着爷爷跟前爬。我看到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⑬“爷爷,把车子扔掉吧!”我趴在地上喊。
⑭爷爷倒退了一步,小车猛然往后一冲,他的脚忙乱起来,连连倒退着。
⑮“爷爷!”我惊叫着,急忙向前爬。小车倒推着爷爷从我面前滑过去。我灵机一动,耸身扑到小车上。借着这股劲,爷爷又把腰煞下去,双腿又像生了根似的定住了。我趴在车梁上,激动地望着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⑯刮过去的是大风。风过后,天地间静了一小会儿。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⑰我从车上跳下来,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⑱爷爷眼里突然盈出了泪水。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⑲“爷爷,你累了吧?”
⑳“不累,孩子。”
㉑“这风真大。”
㉒“唔。”
㉓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㉔“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㉕“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㉖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取材于作者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文章讲述了我跟爷爷拉草回家的途中遇上大风的经历,“大风”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
B.文章第一段通过“我”看到叶子与波浪的变化,闻到各种气味,间接描写大风来临。 |
C.文中三次写到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运用衬托表现我的心理变化。 |
D.本文语言典雅庄重而富有韵味,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祖孙二人的形象鲜明而传神。 |
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飘。
3.请简要分析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选自莫言《不被大风吹倒》)
“加把劲儿”指再加点力道或更加努力。面对磨难时加把劲儿收获坚强;想要放弃时加把劲儿收获成功;迎接挑战时加把劲儿收获自信。
一路向阳
多惟惟
①李向阳疾行在山路上。山路陡且窄,爬到山腰,已是满头大汗。往前穿过一片树林,便到了山的北侧。李向阳每每就在这里歇脚,俯瞰卧于山坳的幸福村。流云青山,石墙黛瓦,一条小河曲曲弯弯,穿村而过,一幅自然天成的静美山水画。
②李向阳的单位在北大街“老司法局”,位于城里的草桥埠。司法局的前身是一家专为劳苦大众打官司的事务所,创办于民国初年。解放后,人民政府成立,老司法人念旧,仍在此地办公。
③李向阳这天起个大早进城,是专程回来请周局的墨宝的。
④李向阳在幸福村挂职四年有余,每次抽空回单位,都会见到新面孔。到了单位,正要进大楼,一个年轻人以为他是来打官司的农民,就对他说:“你走错了,要找法律援助,去门口的林德大厦六楼。”李向阳摆了摆手说:“我哪儿也不去,就回来看看。”正说话的时候,恰好周局来了。周局说:“文德才,这是法治调研科的李副科长,在幸福村当挂职书记呢。你拦着他干什么?”文德才一脸尴尬,忙说:“对不起,对不起。”一见周局,李向阳就乐了,说:“周局,幸福村的法治教育基地就等您的书法题字呢!”“这个好说,这个好说。我现在就给你写。”周局爽快,让文德才去准备笔墨纸砚。
⑤周局走进办公室,一边脱外套,一边说:“老李,你那个村,都成模范村了,工作做得好啊。这回,幸福村名副其实了。”说话间,笔墨纸砚已在桌上候着,周局略一凝神,提笔写下“幸福村法治教育基地”几个字。李向阳喜笑颜开:“好书法。”
⑥任务完成,回村的路上,李向阳脚下像生了风,步履轻快。
⑦幸福村以前不幸福,至少四五年前不幸福。早前,到县里打官司,静坐上访,幸福村的人最多,就是李向阳负责接待他们。后来他到幸福村蹲点挂职,那是自来熟。熟归熟,一旦工作,那就不能光讲这些。村里民风彪悍,山林田畴,纠纷不断,今天争水,明天为一棵树的归属,后天为一只鸡吃了谷,没完没了。
⑧第一次村委开会,阳光正好,李向阳兴致勃勃当街发表“施政演说”。有人却说,白天要做事,你说再多也没用。要议事,只有晚上有时间。一群人跟着起哄,李向阳没辙,汗如雨下。后来凡是村里有事,都在晚上开会。这个两千来人的自然村,“怎么管”仨字在李向阳的脑袋里反复打转转。了解情况,倾听民声,李向阳一拍脑门儿,定了个调——“抓经济,也要抓普法”,循法守正,多方致富。
⑨调子刚定好,李向阳就遇到了第一个急需解决的纠纷——村东的上下两眼塘,上一眼塘的鱼顺水流到了下一眼塘,鱼归谁,谁也不让。上一眼塘是鱼老四家的,下一眼塘是张苟家的。李向阳把两家喊到村委会调解,锣对锣,鼓对鼓,各执一词,那架势,随时要火拼。
⑩李向阳想了想,说:“跑到张苟家水塘的这些鱼我都买了。鱼钱呢,我给上一眼塘的鱼老四家。至于张苟,你的养鱼技术差了点儿,就由鱼老四负责教你。一会儿你俩去把鱼都捞出来,今晚请朱大嫂掌厨,你们两家都来,大家和和气气吃顿饭。”
⑪鱼老四拿着鱼钱,高兴;张苟想养好鱼,有了师傅教,也高兴。鱼老四本不想教张苟养鱼,因为张苟偷过自家的鱼,弄得鱼老四很恼火,可既然蹲点的李书记要自己教他,那就教吧。
⑫新问题又来了,大家都养鱼,卖给谁?鱼老四忍不住就问了:“以后鱼多了,销路怎么办?”李向阳拿起手中的小法槌一敲,说:“今后不管你们养多少鱼,我全收了!我联系了城里的酒楼饭庄,咱们的鱼专供他们。”
⑬皆大欢喜。
⑭幸福村法治教育基地落成揭牌那天,周局来了。李向阳陪着周局走遍幸福村的角角落落。周局说:“回去我就跟县委书记建议,到你们幸福村开新农村现场会。”
⑮“这可是你说的,不许反悔。”
⑯“当然!”
⑰辽远的高天流云下,清凌凌的河水,一路向阳,奔向远方。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情节内容 | 情感 |
进城请周局题字 | ① |
刚去幸福村挂职 | 紧张 |
② | 皆大欢喜 |
陪周局走遍全村 | ③ |
沉郁含意
◆陈廷焯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