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魏晋南北朝时,黄河流域文明最高的汉族,分向各地迁移,有裨于增进当地的文化。而内迁的北方各族,除血统之外,几乎已经说不出其和汉族的异点了。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的交流与交融B.文化的进步与兴盛
C.经济的开发与发展D.政局的平稳与安定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其学习的主题是(     
A.三国鼎立的形成B.西晋短暂的统一
C.江南地区的开发D.北方各族的内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注重(     
著作简介
《齐民要术》汲取前人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农业科学技术著作
《水经注》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而成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A.继承与创新B.开放与交流
C.总结与守旧D.推理与实践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小红同学认为,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类型:辨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圆形方孔半两钱

铜权

铜量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同时汉武帝还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史料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指出材料一所示史料的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见证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智慧,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书写未来新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故事一:诉说都江堰的千秋功绩】

材料一


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摘自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点。
【故事二:讲述革新造纸术的创举】

材料二   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取用麻头、破布、旧渔网及树皮为原料,拓宽了原料的来源,制造出廉价高质量的纸张,天下咸称“蔡侯纸”。它的出现,标志着纸张取代竹帛成为文字主要载体时代的到来,促进知识、思想的大范围传播,使古代大量文字信息得以保存,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摘编自翟文明、于海娣主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2)根据材料二,简述文字主要载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蔡侯纸”的影响。
【故事三:介绍祖冲之的科学成就】

材料三



                      祖冲之

20235月,176比特“祖冲之号”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刷新了我国云平台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比特数纪录。未来该云平台计划接入多台高性能量子计算机,互为备份、迭代更新,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新华网《“祖冲之号”上线中国176比特量子计算云平台面向全球开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量子计算云平台名称,并说明其命名的理由。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简述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措施。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材料二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郭物《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往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交通网络”的名称及汉朝为其“提供军事保护”的机构。根据材料概括“交通网络”形成的因素。(不能照抄原文)。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求得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的真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汉初与民休息之时,为汉文帝所重用的贾谊,提出民为一切之本,为政以此为要为大,应当厚民、安民,切戒薄民、害民。

——摘编自施丁《贵谊的“民本”思想》

材料三   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在民本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的时期,大一统社会发展就比较平稳;凡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以致尖锐对立的时期,社会就会动荡,甚至导致政权的灭亡。

——摘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儒家学派在“民心”问题上的主要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汉文帝是如何实践贾谊的主张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统治者重视“民心”、“民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利簋

关于商周更替的历史,最早仅在《尚书》逸周书》等文献中有零星记载,可信度一直受到质疑,直到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出土利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取得重大突破。

材料一   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意为:征服)商王纣

——《逸周书·世俘解》

时甲子昧爽(意为:黎明),王(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益之商王纣于商南郊。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

——《逸周书·世俘解》

译文:商王纣在商都郊外打了败仗。甲子当天晚上,纣王取五枚天智玉佩戴在身上而纵火自焚。

材料二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张政娘(利簋)释文(改编)

(1)研究商周历史,利簋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对比材料一、二、关于商周的更替,你认为可信的历史信息有哪些?
(2)利簋对研究中国历史有何价值?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