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下图是清末列强在北京至山海关一线的驻兵情况,列强驻兵这一线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所示委任状任命的时间是公元
A.1940年B.1941年C.1942年D.1943年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2018年10月,福建省禁毒委员会决定建设1000个“禁毒宣教室”。若用一位历史人物来命名该宣教室,最合适的是
A.魏源B.洪秀全C.陈化成D.林则徐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英国科学家________是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之一,主要成就有万有引力定律等;《________》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首倡和积极推动,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严重危及其统治的现实逼迫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

——朱燕娜《浅析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提出背景》

材料三:书信摘抄

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出战前致信将士们: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决不半点改变。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给母亲的信中说:不管怎样,我们要坚持到底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准备不回到黄河南岸来。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哪几个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背景。
(3)从材料三的“书信摘抄”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   三元里民众抗英油画

材料二:是役(甲午战争)败后,日人资(借助)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限制、约束)。中国乃不国矣。

——摘编自杨松、邓力群《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阅读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其反映的近代史某次侵华战争的名称,并简述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和中国产生的影响。
(3)综上所述,简要概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该材料叙述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次运动不仅仅是甚至主要是由一种进行一场被腐败的清王朝长期耽搁的改革的鼓动而发起的。这场就像野火一样的革命在南至广东北到直隶的中国大地上蔓延,它很显然是一场被当作是削弱外族统治的全国起义。他们借用了民主西方的政治呼声。在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心地区,它用共和政府装点了自己,但它的动力却源于一个民族在满族统治以来近三百年的不受羁束传统情结。

——摘编自埃德温·J·丁格尔《1911—1912亲历中国革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运动”的指导思想。
(2)据材料,概括促使“这场运动”爆发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指出“这次运动”的性质?
(4)据材料和所学归纳“这次运动”取得的重要成果。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兴中会的成立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 ③黄花岗起义 ④武昌起义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1897年冬,德国借口山东巨野教案中有两名传教士被杀,派遣远东舰队驶往胶州湾,占领沿岸各地,并于1898年3月6日强行租借胶州湾及湾内各岛屿;1898年,俄国强行租借旅顺、大连及附近水面,法国强行租借广州湾,英国强行租借威海卫及“新界”。材料反映的是(     
A.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C.《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三国干涉还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