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④①⑤③② | B.④③①⑤② | C.③①④⑤② | D.③①②⑤④ |
蚯蚓为全球农业生产默默作贡献
①科普时报讯(记者吴桐)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蚯蚓每年可能贡献全球食品生产超过1.4亿吨,包括6.5%的谷物生产和2.3%的豆类生产。论文作者认为,建立蚯蚓种群及整体土壤多样性的农业生态学体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目标十分重要。
②蚯蚓是土壤动物常见类群之一,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分泌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可以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在土壤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对土壤环境的“改造”。
③蚯蚓是健康土壤的守护者,在支持植物生长,以及影响土壤结构、水获取、有机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有研究表明,蚯蚓能推动植物产生促生长激素,帮助植物抵御常见土壤病原体。目前,蚯蚓对全球农业生产的贡献尚未量化,过去对此研究还很有限。
④为评估蚯蚓对全球重要作物生产的影响,论文作者和同事对蚯蚓丰度、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与此前农业数据作了对比分析后发现,蚯蚓贡献了包括玉米、水稻、小麦、大麦在内约6.5%的谷物生产,以及包括大豆、豌豆、鹰嘴豆、小扁豆、苜蓿在内2.3%的豆类生产。蚯蚓对农业的贡献在南半球尤其高,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谷物生产贡献了10%,对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贡献了8%。作者认为蚯蚓在全球食物生产中是重要的驱动者。
⑤这些研究成果属于量化有益土壤生物体对全球农业生产贡献的首批尝试。论文作者认为,需要投入生态农业管理实践,强化包括蚯蚓在内的整个土壤生物群,以健全长期可持续性和农业恢复力的生态系统。
(选自《科普时报》)
1.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是事理性说明文。 |
B.文章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
C.本文采取了总分总的说明结构,说明清晰,结构严谨。 |
D.本文从语言风格上划分更偏向于平实说明文。 |
A.蚯蚓是健康土壤的守护者,在全球食物生产中是重要驱动者。 |
B.蚯蚓每年贡献全球食品生产超过1.4亿吨,包括6.5%的谷物生产和2.3%的豆类生产。 |
C.蚯蚓能帮助植物抵御常见土壤病原体。 |
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它在土壤中的所有活动都是对土壤环境的“改造”。 |
A.文章列举大量的数据证明蚯蚓对全球农业生产的贡献已经可以量化。 |
B.论文作者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建立和强化包括蚯蚓在内的土壤生物群是很重要的。 |
C.蚯蚓对农业的贡献在南半球尤其高,蚯蚓对拉美地区的谷物生产贡献要远高于撒哈拉以南地区。 |
D.蚯蚓作为土壤动物常见类群,能对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我家是穷苦的佃农。为着一家二十口的生活,我们租了二十亩田。我六岁时,进了一个丁姓地主的私塾。他要我缴学费,而且待我很坏,好象这是慈善事业似的。我在家里吃饭睡觉,每天走三里路上学。放学后,我干各种活,如挑水、看牛等等。我在这家私塾里读了三年书。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摘自《艾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A.③④②① | B.②①③④ | C.③②①④ | D.②④③① |
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望,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①敬业,还需精业。精通业务,体现着职业上的价值追求。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应当努力求精通、谋创新、出精品。这需要涵养“择一事终一生”的倾心专注,“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坚持不懈。各行各业的“最美”人物,往往都追求卓越,业务精进。全国劳模、“最美职工”潘从明能从铜镍冶炼的废渣中提取出8种以上稀贵金属,只看溶液颜色便能精确判断出贵金属的纯度。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找难题、啃难点、攻难关”的呕心沥血。事实表明,只有做到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登上风光无限的顶峰。
②如果说事业是航船,那么敬业就如同风帆。敬业笃行,推进人生实现从平凡到伟大、从优秀到卓越。激扬敬业精神,扬帆远航,乘风破浪,我们必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节选自《敬业绘就“最美”人生》,作者,马祖云)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文本都围绕“敬业”来进行论证。文本一观点是“要敬业”,文本二观点是“敬业,还需精业”。 |
B.文本一第②段引用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都是作为道理论据,从正面论证自己的看法。 |
C.文本二第②段把事业比作航船,把敬业比作风帆,形象地论述了敬业对于事业的必要性。 |
D.文本一用设问句来转化话题、推进论证;文本二首段则以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最后总结体现论证过程。 |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杂记(节选)
袁宏道
西湖最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①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
文言语句 | 方法提示 | 释义 |
⑴湖中人鸟声俱 | 课内迁移法:夜久语声 | |
(2)西湖最 | 查阅词典法:shèng①兴盛;旺盛。②多;大量;茂盛。③大;盛大。③程度深;范围广;规模大。④充足;充沛。⑤好;美好。⑥极;非常 | (只填序号) |
(3)安可为俗士 | 成语联想法:能说会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上片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中,请理解“恐”的双重含义。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