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相似的地理环境 | B.欧洲列强殖民活动 |
C.共同的文化成就 | D.资产阶级革命影响 |
A.具有一定契约性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C.按等级严格划分 | D.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
材料一“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钦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一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下午,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队伍中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
材料三五四爱国运动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当代中学生应践行和传承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材料一: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舒缓了一口气,随后的一段时期,清朝表现出一种相当显著的复兴气象。这种气象体现在:镇压抢军和回民叛乱、恢复传统秩序和儒家政府、保持与外国列強之間的和平,以及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
(1)指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分别是什么? | (2)上图是洋务派创办的哪一类型的近代工业?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怎样标志性的地位? |
材料二:戊戌变法大事记
时间 | 史实 |
1895年4月 | 公车上书 |
1895年8月 | 强学会成立 |
1896年8月 | 《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
1897年10月 | 《国闻报》在天津创刊 |
1898年4月 | 保国会成立 |
1898年6月 |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
1898年9月 |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
材料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探源研究表明,多元一体文化现象背后的各地方社会,在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经济内容、社会运作机制以及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呈现出多元格局,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
——摘编自2018年5月28日中国日报网“国新办就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涉及商代的自然生态、气候灾害、社会经济构成、外交征伐,为研究中国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与当今的汉字及现代汉语语法结构一脉相承。
——宋镇豪《祝贺!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一:下面年代尺体现了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洋务派创办企业状况表
局、厂名称 | 时间 | 创办者 | 企业地位 |
安庆内军械所 | 1861年 | 曾国藩 | 中国第一家官办军事工业 |
江南制造总局 | 1865年 | 李鸿章 | 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官办军事工业 |
轮船招商局 | 1873年 | 李鸿章 | 中国第一个民用企业 |
开平煤矿 | 1881年 | 唐廷枢(主持) | 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一
事件 | 人物 | 主要贡献 |
①_______ | ![]() | 李鸿章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企业 |
戊戌变法 | ![]() | 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1895年发起“②_________”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辛亥革命 | ![]() | 孙中山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百折不挠。他提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③_________ |
材料二 1896年,维新派在上海创刊《时务报》,由梁启超主笔。他用常带感情的笔端,使该报成为宣传变法维新的重要宣传阵地。梁启超认为,救亡之道,惟有变法自强。所谓变法,其根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这一切要取得成功,就在于变官制。
严复于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成为维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体。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1895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书刊行,介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学说,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在思想界、教育界乃至更大的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他还先后译出《法意》《原富》《名学浅说》等多部西方社会科学名著,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传播西方近代学说的启蒙思想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辛亥革命博物馆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陈列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