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李白 | ![]() 致艾青 | ![]() 致泰戈尔 |
致李白 我追随李白的身影 携着用月光酿成的酒 佩着长剑 在整个盛唐的热情里泛舟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湖心亭看雪
张贷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七月半①(节选)
张岱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②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③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④。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文言词句 | 参考方法 | 解释 |
① | 课内外迁移:寻向所志 | ⑴ |
②列 | 根据语境推断 | ⑵ |
③以故二 | 查阅词典:①一种打击乐器;②击鼓;③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④振动;⑤鼓起,突起 | (填序号即可) ⑶ |
④ | 课内外迁移:百废 | ⑷ |
A.“入”“摩”二字极为精当,使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雄壮,而且有生气。 |
B.黄河仿佛夹着怒气,华山直刺苍穹,写二者是为了引出第三句,表达诗人心中满满的希望。 |
C.第三句译为宋朝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在金政权的风沙里,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失望。 |
D.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是想引起南宋统治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失地之志。 |
书名 | 作者(编者) | 人物故事 | 另一个人生 | |
示例 | 《三国演义》 | 罗贯中 | 刘备三顾茅庐 | 屡败屡战,不改兴复大志,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终三分天下,开创蜀汉基业。 |
任务 | ⑴ | ⑵ | ⑶ | ⑷ |
在我们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在选取好材料后,如何处理好材料呢?
1、学会使用多个材料
①尽可能多用事例材料,使论据丰富,说服力更强。【甲】
②论据丰富,不等于只求数量,不等于机械罗列,也要注意多角度搭配。材料的角度不雷同,例如从古今中外角度组合论据,可以增加思想厚度和文化积淀;【乙】从正反角度组合论据,可以使论据更有思辨性,从而增加说服力。【丙】
③语言表达的方式也可以生动多样,可以运用比喻修辞,增加文采;对于有相同点的材料,可以浓缩,并放在一起,构成“排比”。【丁】
2、学会处理同一材料
同一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叙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灵活处理。一般来说,材料需要精心剪辑取舍,扣住论点的关键内容进行表述,使材料与观点高度统一。
3、学会“点例”和“详例”搭配
议论文论据最好是详略搭配,不要平分笔墨。能充分论证观点的论据,有新意的论据,很有代表性的论据就应该详写(“详例”);大家熟悉的、不够典型的论据就可以略写,或者把多个熟悉的材料压缩在一起(“点例”)。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学生学习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很多学生后来可能很轻松地就能在北大毕业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继续深造。有很多学生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学习就有这样的才能,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我的班长王强①,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个地方,听任何一句话,听一遍模仿出来的绝对不会两样。所以他在北大广播站当播音员,当了整整四年。我每天听着他的声音,心头咬牙切齿充满仇恨。(笑声)所以,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
但是,大家也都道,还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是只能爬上去。从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大家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掌声)
所以,也许我们在座的学生有的是雄鹰,有的是蜗牛。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那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我们大部分人也许不是雄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蜗牛的精神。我们可以不断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在无限风光的险峰俯视和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所以,人的进步是一辈子的事情。
(节选自俞敏洪北大演讲《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有删改)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对接成功,其对接机构的装调出自王曙群的团队。王曙群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100-1=0”,毕业第一天,他就明白“航天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才能保证每一项航天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保证对接、分离成功,他走路时想、睡觉时想,有时在饭桌上还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划。从业30多年,他努力钻研,好比一颗“螺丝钉”,扎根在航天生产一线,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大国工匠,带领着一群匠人打造国之重器。
(摘自《新闻晨报》)
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部特别值得阅读的著作。在书中,有分析“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孝道故事的 ① ,有记叙自己背诵《鉴略》故事的 ② ,有在“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询问“‘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而不得解的 ③ 。它们都涉及到了儿童教育问题。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思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朝花夕拾》里的儿童教育世界。
【甲】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②。时李元礼③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④;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⑤亲。”既通,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陈太丘与友期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取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子规、叫着“不如归去”的杨花,即含有飘零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能融情于景,景中见情。 |
B.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惋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悲痛之意自见。 |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写明月变成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愿意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人格化,想象惊人,笔势灵动。 |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大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
灯的发明得益于我们对白天上瘾。
在白天,一切令人放心,因为太阳让我们看到了几乎所有角落,我们利用看到的形象对这个世界形成某种认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像悖论的正反两面,要看到某些东西,我们得借助黑暗而不是光。
(摘自《青年文学看见·赵彦》)
A.④①③② | B.③②④① | C.④②③① | D.③①④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