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儿,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哎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制止。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老师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了!”“的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摩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去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唉!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3.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内容,分别写出《朝花夕拾》中的相关人物。
(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
(2)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俄而雪 (     )   (2)撒盐空中可拟(     )   (3)太丘舍 (     )
(4)尊君在不 (     )   (5)东碣石 (     )            (6)北固山下(     )
类型:翻译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合的是哪一项(     
A.《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B.《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严九郎交往的种种往事,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心术不正的衍太太形象。
C.《琐记》记叙鲁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他为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D.《无常》中“无常”这个形象受到民众喜爱的原因是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一项是(     
A.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画的马那是栩栩如生。
B.拙作奉上,深感不安,请不吝赐教。
C.你家母让我跟你说一下,这个周末一定要回家啊。
D.贤弟太客气了,愚兄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一文的作者是史铁生,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B.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飞鸟集》《新月集》等。
C.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D.《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________。”(《咏雪》)
(7)春、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常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就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
(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故园菊表现惜花和思乡之情,更寄托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9)《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类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下面这些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山朗(rùn)________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màn)________
③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zhuó   zháo)落,有了依靠。
④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     )蔽?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非文学类文本,完成题目。

阅读的层次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①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②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③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④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⑤在这个层次的间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

⑥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⑦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⑧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⑨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⑩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如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全新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⑪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基础阅读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一个人能熟练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
B.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C.分析阅读比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更复杂、更系统化。若只为消遣,完全不必用到分析阅读。
D.主题阅读虽然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阅读。
2.将下列两个选项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空格处。
A.这本书在谈什么?       B.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________   ________
3.某中学语文老师布置了暑期阅读任务:“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阐述完成此任务需要运用的阅读层次。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象。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自《朝花夕拾》)


(1)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篇名)里出现过。
(2)结合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